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

ID:39202155

大小:112.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7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_第1页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_第2页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_第3页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JiangsuSocialSciences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戴晓燕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纳博科夫重要作品的解读,来阐明其小说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纳博科夫通过让死者保持沉默的方式,既淡化了死亡主题,又在作品中实现了对死亡的深刻探索。这既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也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长期被忽视的主要原因。关键词纳博科夫死亡叙述者戴晓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210097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的死亡无处不在,但是像托尔斯泰《伊万·伊里奇1899-1977)是著名的俄裔美国作家、翻译家和评之死》那样直接描写死亡的作品并不多。他

2、的大论家,其主要长篇小说《洛丽塔》(1955)、《微暗的部分小说中的死亡主题都是低调的、不显眼的。火》(1962)享有很高的声誉,是西方20世纪的文在叙述中,死亡常常被淡化为故事的背景、舞台,学经典之作。在美国文学史上,他被誉为后现代而不是中心事件。纳博科夫淡化死亡主题的常用派的领路人。作为重要的文体学家、后现代大师,方法是让死者保持“沉默”。在通常情况下,死者“其作品的基本内容却一直受到忽视或否定。”[1]并不是叙述者,他和他的死亡过程只是叙述者叙以往研究者较多关注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后现代述的对象。也即,作者不采用死者作为聚焦人物,主义色彩,往往强调时间、自由、意识等后现代主死亡不是被展

3、示(showing)出来,而是被讲述义文学所热衷的主题,而忽视了作家作品中一些(telling)出来的。因此,读者不会有阅读《伊万·伊传统的文学主题,比如死亡。鉴于死亡主题本身里奇之死》那样的直观感受,只能相对被动地接的重要性,笔者以为对纳博科夫死亡主题的研究受叙述者对于场面、过程的描述。是必要且是迫切的。在流亡柏林时期创作的小说《绝望》(1936)是纳博科夫创作生涯转折点的标志,也是作家的一第一部重要小说。主人公赫尔曼是德国裔的俄国在论及托尔斯泰时,纳博科夫曾说:“作为思人,在捷克他巧遇了一位名叫费力克斯的流浪想家的托尔斯泰始终关注的只有两点:生与死。汉。赫尔曼自认为费力克斯与他长得一

4、模一样,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还有什么能比生与死更重要是自己的复制品。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呢?”[2]他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纳博科夫作品中试图让费力克斯顶着自己的名字去死,骗取巨额193文文江苏学社会研科学究人寿保险后,他再以费力克斯的身份与妻子继续洛丽塔的不幸与此也有相当大的关系。生活。在这场谋杀中,既然杀人者赫尔曼是第一洛丽塔曾经指控亨伯特:“你这叛变的家伙。人称主人公,费利克斯被杀死的过程就是由他来我本是雏菊一般鲜嫩的少女,看看你都对我做了向读者报道的:些什么。我可以去找警察,控告你强奸我。噢,你他转过身去,就在那一瞬间,我向他双这肮脏的,肮脏的老家伙。”[6]亨伯特也曾对读者

5、肩之间射出了子弹。言道:“她毫无来头地问,我们这样在憋闷的小木我现在记得几件事情:冒出来的那股浓屋里生活,一起干丑事,永远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烟,在半空中久久不肯散去,然后化为一卷生活,还得多久⋯⋯”[7]然而掌握了话语权的不可透明的东西慢慢地无影无踪了;我还记得费靠叙述者亨伯特,在其回忆录中着重描述的是自利克斯倒下去的方式,因为他不是马上就应己对洛丽塔的疯狂的痴迷。洛丽塔的片言只语反声而倒,他开头的动作说明他还有几口气,而成为亨伯特赢得读者同情的又一砝码。倘若由他几乎旋转了360度。⋯⋯[3]洛丽塔担任叙述者,讲述自己在与亨伯特相处过同样的场面,如果采用费利克斯的视角,那程中身心两方面所遭

6、受的痛苦,那么为亨伯特的么表现出来的语气、情绪可能完全不一样。流浪痴情所动的读者人数会锐减。虽然作者描写死汉费利克斯以为自己碰上了一个古怪的阔佬,眼亡,但是却不希望读者为死亡主题所干扰。洛丽看着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内心充满了塔,玫瑰般的人儿,生命的谢幕,读者站在此处的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就在这时,一声枪响,他感到扼腕叹息势必会损伤到主题的丰富性。《洛丽塔》疼痛,感到不可思议⋯⋯读者在惊愕之下,自然因主题的丰富而诱发的种种歧义也不会产生,这会产生对赫尔曼残忍变态行为之痛恨,兼人生无将成为一个讲述少女凄惨身世的普通的故事。常之感慨。纳博科夫却阻止读者去做出这样的反这种剥夺死者发言权的处

7、理方法在纳博科应,他不希望读者陷入到对作品的道德评判之夫的作品中比较常见。《天赋》中,雅沙、鲁道夫和中。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要有不奥莉雅三个人是好朋友。不料,雅沙爱上了鲁道掺杂个人感情的想象力和艺术审美趣味。”[4]因夫,鲁道夫爱的是奥莉雅,奥莉雅却又迷恋雅沙。此,他在小说中尽力避免让容易引起读者同情和为了摆脱痛苦,三人决定一起自杀。结果鲁道夫怜悯的人物成为聚焦人物。胆怯不敢自杀,并且阻止了奥莉雅自杀。只有雅纳博科夫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