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

ID:39117251

大小:461.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5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_第1页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_第2页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_第3页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_第4页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_李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2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9No.22015年2月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Feb.2015文章编号:1003-7578(2015)02-001-07doi:10.13448/j.cnki.jalre.2015.037*基于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碳减排配额研究1,212李健,肖境,王庆山(1.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191;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372)提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2013年三地分别签署

2、了多项合作协议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文中运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计算出京津冀区域产业中代表性46个行业的产业梯度差,分析了区域内产业转移状况,建立了引入产业转移因子的区域碳减排配额框架,即对产业转入、产业转出等不同区域分别实行差异化的减排目标。得出结论:1)京津冀区域内有部分行业存在产业梯度差;2)为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产业转入、转出地应做好转移与承接工作;3)在配额框架中引入产业转移因子对碳配额结果有明显影响,并对分配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关键词:碳配额;产业梯度转移;区域;京津冀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围绕碳配额问题已有大量讨论,产生了一系列对分配机制的设计

3、。目前一部分研究致力于对某一种主流分配机制的修改扩展,或是提出新的机制设计方案。例如,WenyingChen等在"紧缩与趋同"原则的[1]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标准,两个趋同"方案。AsamiMiketa基于人均方法和碳排放强度的方法,对67个[2]国家和9个世界区域来分配碳排放配额。胡鞍钢提出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基础和"污染排放大国减排[3]主体"的原则;樊纲等基于长期-动态的视角,提出根据最终消费来衡量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理论,将国[4]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扩展为"共同但有区别的碳消费权"原则;YiWen-jing等基于公平性原则,采用人均GDP、累

4、计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三个指标,建立了省际[5]分配模型。针对中国国情来看,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模型进行配额研究。KeWang等认为中国的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总量排放限额分配,并用一种改进的零和收益数据包络分析优化模型提出了2020年中国[6]省级排放限额分配方案。汪臻,赵定涛基于区域协同的共同责任视角,综合考虑生产者环境责任视角[7]和消费者环境责任视角下的减排潜力。宋德勇,刘习平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在重新定义碳排放公平中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20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8][9]配。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组提现机制

5、和新的考核办法。现有的碳减排配额研究主要是依据各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的,上述成果对中国的碳减排分配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所做研究较少。因为碳减排不仅可以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结构性减排,也可通过地区间的商业贸易、产业转移等途径来实现转移性减排。因此,考虑到区域内产业发展程度和资源察赋的差异,文中从产业梯度转移的视角,根据区域内产业转移及碳排放差异性,建立了有差别的碳配额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1研究方法由于生产要素资源察赋、产业基础、产业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便会在经济发展、产*收稿日期:2013-9-30;修

6、回日期:2013-10-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A630046);天津市教委重大项目(2011ZD031);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1ZLZLZF08100)资助。作者简介:李健(1963-),男,河北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通讯作者:肖境(1989-),女,辽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发展与低碳化发展。Email:irene1124@163.com·2·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29卷[10]业结构、发展水平上形成一定的阶梯状差异,从而推动产业在区域内呈现出梯度转移。在京津冀区域中,京津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上具有明显优

7、势,但自然资源匮乏,尤其土地资源;而河北地区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却尤为丰富。因此,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地区转移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禀赋上的互补,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中文选择从产业梯度转移视角来进行碳减排配额研究。1.1产业梯度转移模型戴宏伟认为区位商只是反映了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忽略了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对产业成长的影[11,12]响。并认为产业梯度高低是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决定的,可以用二者乘积来衡量产业梯度的大小,该方法在国内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研究中使用比较广泛。熊必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