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00265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渔家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了解,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3、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二、学情分析《渔家傲秋思》是苏教版八年级年级第二单元的一首词,依据八年级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品位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并体会作者豁达的心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体会此中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领,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通
2、过对范仲淹生平的了解,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吟诵词,欣赏意境,品味特色。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一【作者及创作背景】【导入】1.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是深深的印入了我们的心中。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了,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样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活动一【作者及创作背景】2.他曾经三次上书,三次被贬,始终不该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的风格,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他的词作《渔家傲》,就写于这一次的远征之中。活动一【作者及创作背景】3.范
3、仲淹,字希文,是北宋的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范仲淹少年的时候,家境清贫但勤奋好学,当秀才的时候,就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活动一【作者及创作背景】4.公元1052年范仲淹带病赴颍州就任,在途中溘然长逝,范仲淹死讯传开之后,朝野上下是一片哀痛,西夏甘凉等地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的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的为他建祠画像,人们来到祠堂,象死去亲人一样的痛哭哀悼。活动二【活动】【吟诵词,欣赏意境,品味特色】1、听配乐范读,确准字音及断句,自己大
4、声吟读。2、举行分组吟诵比赛,并进行分析点评。活动二【活动】【吟诵词,欣赏意境,品味特色】1、展开想象,理解整首词,在小组内交流。明确: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活动二【活动】【吟诵词,欣赏意境,品味特色】2、展开想象,理解整首词,在小组内交流。明确: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作者的所在地,当时的延州,是西北边地,是防御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的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陆大不相同的风光。活动二【活动】【吟诵词,欣赏意境,品味特色】3、展开想象,理解整首词,在小组内交流。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
5、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活动二【活动】【吟诵词,欣赏意境,品味特色】4、展开想象,理解整首词,在小组内交流。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活动二【交流】21教育网【欣赏意境,品味特色】明确:5、品词的上阕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中十万兵马,围攻延州七天七夜,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延州的险些失守,震动了朝野
6、,上下顿时惊慌失措。活动二【交流】2【欣赏意境,品味特色】明确:6、品词的上阕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到来之后,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迅速改变了边军腐败的局面,军心为之一振,边民们都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而且还在嘉岭山顶,修建了瞭望台,在石壁上凿刻了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几个大字,以示镇守边关的雄心,这一系列巩固边防之措施,快速扭转了战争颓丧的局势。2活动二【交流】【欣赏意境,品味特色】明确:7、品词的上阕1cnjy.com整个上阕主要是写景,景物总体的特点是“异”,“异”的意思是延州秋季和江南大不相同,有哪些不同呢?描写的景物特点渲染的气氛写作手法联想到的古诗
7、雁无留意寒风萧瑟。活动二【交流】【欣赏意境,品味特色】明确:8、品词的上阕1c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边声四面,连角起悲凉,凄婉,千嶂里塞外雄奇壮阔的风光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城孤,闭在充满了肃杀之气战地前沿,戒备森严,隐隐流露出边境的紧张气氛。活动二【交流】【欣赏意境,品味特色】明确:9、品词的上阕1c“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是候鸟,每逢秋天,北方的大雁就要飞向南方过冬。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此时更是触景生情,塞外的气候是如此的寒冷,大雁展翅向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