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

ID:39001982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每三年省城举行),会试,殿试。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一、导入新课1、找出生字词。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句子。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③孔乙己的结局。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

2、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

3、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1、灯片显示以下语句,学生分析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2、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

4、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健全,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六、布置作业思考: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第二课时一、提示与思考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揭露了什么?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三、交流、讨论后明确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

5、度还未废除。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揭露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4、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

6、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学生讨论后明确:1、社会原因。(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3)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2、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五、理解小说主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六、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第三课时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

7、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二、理清小说的线索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1、说明当时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2、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