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

ID:38998590

大小:14.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 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 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 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多收了三五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3、通过有梯度的多种阅读方法有层次地进行认知、感悟、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    整体梳理小说情节,了解作品的主题。 2、    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新课导入同学们见过这样一副对联吗?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知道这对联的含义吗?------

2、---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全家安康。我们的老百姓总是企求着老天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不在乎双手的粗糙,汗水的晶莹,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多收了三五斗》。 二、展示预习成果(实物投影)字词作者简介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明确—全班交流)明

3、确:“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民。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提问: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名称有什么不同?如果课文中不采用这种写法,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 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鼓励学牛提出自己的见解。)明确: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  四、走进米行——研读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明确—全班交

4、流)农民们朴实、善良。“米行先生”在与旧毡帽朋友打交道时居高临下,冷淡、厌烦、鄙视、威吓。如果不将米卖出去,农民还有别的出路吗?从粜米的部分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明确—全班交流)五、走上街头——阅读探究1、旧毡帽粜米前原先有很多计划,从这些计划中你看出了什么?2、农民是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上街购物的?写街上的热闹对表现农民的遭遇有怎样的作用?(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明确—全班交流)六、回到船头——面对现实,农民的思想态度和认识在粜米的时候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

5、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明确—全班交流)七、走在各处——探究结尾小说写了三个场面,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一个段落?试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含义及作用。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农民获得丰收却反而濒临破产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共同性。八、课堂探究: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你能纵观全文,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吗?(学生活动: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明确—全班交流)文是心声。你认为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

6、感呢?结束语:作者的对旧毡帽朋友的同情溢于言表,同学们对旧毡帽朋友的同情也能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农民早已翻身做了主人。现如今,新时代,新农村,新政策。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祝愿农民的日子红红火火,幸福安康!下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