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

ID:3899303

大小:231.4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5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_第1页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_第2页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_第3页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_第4页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古籍整理本《礼记正义》文献校勘平议——以《中庸》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古籍整理本《禮記正義》文獻校勘平議——以《中庸》爲例二〇〇八年新整理本《禮記正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整理者爲呂友仁先生,網羅眾本,精施句讀,可謂《禮記正義》整理之集大成者。然而,筆者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此本在底本的選擇、參校本的收羅、校勘成果的使用以及文獻對勘工作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茲結合《中庸》部分文字,不煩以辭、逐一羅列,冀有助於讀此書者。一整理底本選擇不當據《校點前言》五《校勘所用底本參校本及前人成果》,“此次點校,以中國書店一九八①五年出版的景宋紹熙本《禮記正義》爲底本。”此說與實際情況不符,真正

2、影印潘氏所藏南宋越刊八行本者,爲《中華再造善本叢書》所收之《禮記正義》,中國書店所重印者,實非宋本,乃董康於民國丁卯年據潘明訓寶禮堂藏宋刊本影刻重雕之本。據今人研究,“影刻本②有八十年代中國書店重印本,流傳甚廣。影刻本有失誤,亦有校改,已非潘本原貌。”此說可以實例證之,整理本《中庸》“至誠之道”條,孔《疏》有云:“時三川皆震,爲周之惡瑞”(頁二〇二六),“三川”,影刻本同,而再造影宋本作“二川”,則潘本本作“二川”,董康影刻時改“二”爲“三”,此即所謂“校改”者,將已失原貌的重印影刻者視爲影印原本,且作爲底本,顯爲

3、不當。再造影宋本於二〇〇三出版,新整理本於二〇〇八年出版,縱使整理者校勘伊始時使用的是重印影刻本,後來既然有再造影宋本出版,理當抽換底本、重新細校,方符精益求精之旨。不僅如此,此潘氏所藏宋本實際上八行本之後印本,日本足利學校③亦藏有一部宋刊八行本,印製時間較早,補版少,且所存文字優於潘氏本。足利本之國內影印本直至二〇一四年方出版,整理者自然無緣得見,但是山井鼎撰、物觀補遺《七經孟子考文補遺》《禮記注疏》所引“宋板”所據正是足利學校所藏八行本《禮記正義》,且日本學者常盤井賢十早在一九三三年就在《東方學報》發表《宋紹熙

4、板禮記正義略說——比較足利本與潘氏本》,已經對此有充分說明,稍後日本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又於一九三七年出版了常盤井賢十撰寫的《宋本禮記疏校記》,據足利本、影潘本以校阮本,而整理者不僅於《校點前言》無一字提及足利本,且於《考文》所引宋板一派茫昧,居然認為“此八行本、④惠棟校宋本與《考文》所引宋板,三者本是一書”,所識既謬,更遑論據《考文》所引以補底本之闕矣。因八行本本無《釋文》,新整理本《校點前言》遂云“決定以清嘉慶十一年張敦仁影刻之⑤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本《釋文》(簡稱撫本)爲底本”,然據顧千里自述:“抱冲續又收

5、得單行《釋文》兩種,一《禮記》,一《左傳》,亦皆南宋槧本,《禮記釋文》即此也……余於是始定《禮記》之即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也。其《禮記》以嘉慶丙寅歲,陽城張太守古餘先生見屬刊行。是時抱冲已沒,遺孤尚幼,《釋文》一時檢之弗獲,聊用通志堂所翻單本⑥附於後”,則張敦仁所刻之《釋文》乃據通志堂刊單行本《經典釋文》之《禮記音義》,所謂“影刻本”是整理者想當然之語,可謂大謬不然也,實際上真正的撫州本《釋文》收錄於《中華再造善本叢書》,並於二〇〇六年影印出版,整理者理應抽換底本,據影宋本以配之。然而,無論是真正的撫州本《釋文》,

6、還是通志堂本《釋文》,其出字方式相同,皆出兩字或①《禮記正義·校點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頁八。②《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禮記正義·編後記》三“潘氏寶禮堂舊藏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版,頁一七〇七至一七〇八。③參看《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禮記正義·編後記》五“八行本之修補與文本變化”,頁一七一四至一七一五。又張麗娟《宋代經書注疏刊刻研究》第五章“越州刻八行注疏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三年版,頁三〇九。④《禮記正義·校點前言》,頁一三。⑤《禮記正義·校點前言》,頁一一。⑥《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卷

7、一“禮記釋文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版,頁一一。兩字以上作為大字標目,而下綴雙行註解,而今整理本《釋文》出字無大小之分,統統僅表所要解釋之一字,下爲註解內容,格式大變,令人無從理解;不僅如此,僅以《中庸》卷首爲例,可以發現撫本《釋文》的很多內容都不見於整理本,而通志堂本《釋文》則有,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撫本《釋文》、通志堂本《釋文》皆標大字“不睹”小注“丁苦反”,“恐懼”小注“匡勇反,注同”,而整理本卻無此二條;又“莫見乎隱”,兩種《釋文》皆標“莫見”小注“賢遍反,注顯見同,一音

8、如字”,整理本此條無“一音如字”四字;以上諸條殿本、四庫本、阮本皆與撫本《釋文》同,黃焯《經典釋文彙校》第十四《禮記音義之四》於此諸字並無校語,則真可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然道整理者又創出一新本《禮記釋文》乎!二參校版本搜羅不廣整理本《校點前言》雖然羅列了數種參校本,但卻遺漏了其他幾種,其中不乏至關重要者。如經注本系統,最爲重要的是宋刊撫州本和宋刊余仁仲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