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教案襄阳市第二十六中学邱飞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2.内容解析本章的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等都是围绕这一性质进行的,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也是本章的重点,它们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根据,应用也非常广泛.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梳理本章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复习本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有关概念,能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明确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推理论证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按照整套教科书对于推理证明的安排,“三角形”一章已经要求学生学
3、会用户符号表示推理,在这一章,对于一些图形的性质(如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仍要求学生加以证明.学生刚开始接触用符号表示推理,虽然教科书控制了难度,但较于上一章,推理的依据多了,图形,题目的复杂程度也增强了,因此会有部分学生感到无处下手,因此学生在复习课中既要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重新回忆出来,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分析证明问题的思路.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诊断练习,知识梳理1.如图1,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B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AB=2cm,CD=3cm,则四边形
4、ABCD的周长为()AA9cmB10cmC6cmD8cmDBC2.如图2,在△ABC中,∠B=90°,∠A=36°,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点D,则∠BCD的度数是____________3.在等腰△ABC中,如果AB=AC,且一个角等于7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为ACDB4.如图:AD为△ABC的高,∠B=2∠C,(1)请做出△ABD关于直线AD的对称图形△AED;(2)证明AE=EC;(3)证明CD=AB+BD.追问1:你能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吗?追问2: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追问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追问4:你能说出等腰三角
5、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吗?追问5:若∠B=60°,则△ABC是什么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哪些不同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呢?追问6:若以D为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1,0),请说出E点坐标。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关注: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分析易错的问题.设计意图:用与轴对称相关的简单题目引导学生对所学轴对称知识进行巩固,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二)经典例题,提升训练如图,在△ABC中,AB=AC,D为底边BC的中点,DE⊥AB,DF⊥AC,AE=AF吗?(1)点E、F关于
6、AD对称吗?(2)若点E是AB边上的任一点,你能在AC边上找到它关于AD的对称点吗?(3)如图点E,请在AD上找一点P,使得PB+PE最小.FFFAAAAEFECDECDBCDEBCD问题1:在△ABC中,AB=AC,D为底边BC的中点.平移直线AD,使得它与AB交于点E,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AE=AF吗?问题2:继续平移EF至如图形状,AE=AF仍成立吗?问题3:若EF刚好移至如图形状,AE(AB)=AF仍成立吗?设计意图:通过经典例题,学生回顾复习的内容,灵活运用变式练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三)总结归纳,提炼升华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
7、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生回顾复习的内容,梳理本章知识间的内在的联系,总结方法,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升华认识.(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ABCDEF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到E,使CE=CD,过点D作DF⊥BE于F.求证:(1)BD=DE;(2)BF=EF;(3)请猜想FC与BF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五)课后作业,检测反馈1.如图:△ABC中,AB=A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AC于E、D,(1)若△BCD的周长为8,求BC的长;(2)若BC=4,求△BCD的周长.BCDEA2.如
8、图,△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