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恩”、“抚”、“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重点:识字写字,重点指导“恩”、“抚”、“摸”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课前设计:《游子吟》这首诗是二年级下册学生必备古诗,所以,在课前一周左右我就把这首诗写在黑板前面,作为学生的课前诵读诗篇。每天语文课前学生读一遍这首诗,不知不觉对这首诗的内容都很了解了,部分同学还能轻松地背诵下来,为课堂上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课堂教学设计:一、诵读古诗,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游子吟》。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对这首诗的内容也很熟悉了。《游子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写下这首小诗?(生回答“想”)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师板书,“恩”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随文学习“恩”)“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4.师: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齐读)二、复习字词、回顾课文1.检查生字、词语认读。(课件出示,生字标为红色)出示:恩情、孟郊、缝补、抚摸、沐浴、永远、报答、铭记、注视、慈爱、著名、光辉、湿润、一针针、几根白发、迟迟归、寸草
3、心、指名试读,带拼音读。领读、齐读。去掉拼音练读。(找生读、开火车读)2.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三、精读课文,借文悟诗1.大声读1、2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用直线划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预设: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独出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学生谈体会(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
4、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b.她想:孩儿这次外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说着说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读这句)母亲还想到了什么?(生答)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母亲的关爱还从那句看出来?c.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
5、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2.找出与课文相对照的诗句。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诗人难以表达,不由得写下了《游子吟》。你从诗人那几句诗中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生对照诗文思考,回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文对照读)3.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读第3自然段,思考: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6、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你从中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C.孟郊注视着又细又密的针脚,抚摸着身上的衣服,不由得发出感慨,写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4.作者抚摸着身上的衣服,从“抚摸”中我们体会到诗人的深情,你能做个抚摸的动作吗?(生抚摸自己的衣服)学习生字“抚”“摸”。指导学生观察,组词,再描红,练写。四、吟诵古诗,升华情感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孟郊再一次深切体会母亲的恩情——(齐读《游子吟》)五、拓展延伸1.诵读关于母爱的四字词语
7、2.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