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56425
大小:22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2
《《环素氯霉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TetracyclinesandChloramphenicols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和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ols)抗菌谱广,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还具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常称之为广谱抗生素(“broad-spectrum”antibiotics)。第一节四环素类抗生素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四环素类基本化学结构相同,均具有骈四苯母核,仅在5、6、7位上的取代基有所不同。有天然产品和半合成产品两类。天然产品有金霉素、土霉素(氧四环素
2、)、四环素等。因金霉素不良反应多,多外用。半合成产品有美他环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等。国内主要应用多西环素。【药理作用】为快速抑菌剂,常规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呈杀菌作用。其抗菌谱包括常见的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对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以米诺霉素的抗菌活性最强,多西环其次,四环素最差。【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进入细胞后,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始动复合物的形成,并抑制氨酰tRNA与mRNA-核蛋白体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肽链延长和细菌蛋
3、白质的合成。另外,能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细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耐药性】1.与抑制因子结合抑制因子失活由质粒或转座子编码的排出因子(TetA-E,TetK和TetL)在细菌细胞膜表达促进药物排出细胞外2.tetracyclines与核蛋白体保护因子(TetM和TetO)结合tetracyclines与核蛋白体结合3.细菌产生灭活酶。【体内过程】吸收:Tetracycline和土霉素(tetrramycin)口服吸收不完全,且受食物的影响。doxycycline和minocycl
4、ine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且不受食物的影响。Tetracyclines可与金属离子(Ca2+、Mg2+、Al3+、Fe2+、Fe3+等)形成不吸收的络合物,故应避免与铁制剂、含镁和铝的抗酸药及牛奶等同服。抗酸药降低胃液酸度,也不利于tetracyclines的吸收。分布:Tetracyclines抗生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较大。组织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肝、脾、皮肤、骨髓、牙齿和骨骼。也能很好地渗透到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代谢与排泄:除doxycycline和minocycline主要在肝脏代谢外,其余tetracyclines抗
5、生素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从肾脏排泄。1.立克次体感染。2.衣原体感染。3.支原体感染。4.螺旋体感染。5.细菌性感染。【临床应用】1.胃肠道反应。2.二重感染。3.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4.肝毒性。5.光毒性。6.肾毒性。7.脑假瘤。8.前庭反应。9.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第二节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药理作用】广谱抗生素,不仅可有效地抑制各种细菌,也能有效地抑制立克次体等其他病原微生物。其抗菌活性在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为强,在低浓度时即对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大多数
6、肠杆菌科细菌和肺炎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对chloramphenicol敏感,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对其也较为敏感。对厌氧菌也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包括脆弱杆菌、梭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对病原体如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敏感。但对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无作用。针对病原体不同,chloramphenicol有时是杀菌剂,更多情况下为抑菌剂。【作用机制】Chloramphenicol可作用于细菌70S核蛋白体的50S亚基,通过与rRNA分子可逆性结合,抑制由rRNA直接介导的转肽酶反应而阻断肽链延长,从而抑
7、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由于哺乳动物线粒体的70S核蛋白体与细菌70S核蛋白体相似,高剂量的chloramphenicol也能抑制哺乳动物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产生骨髓抑制毒性,对哺乳动物胞质80S核蛋白体抑制作用较弱。【耐药性】细菌对chloramphenicol的耐药性主要是通过R因子编码的chloramphenicol乙酰转移酶获得的,此酶使chloramphenicol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乙酰化产物。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及大肠杆菌对chloramphenicol的耐药则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有关,即使chloramphenic
8、ol不易进入菌体而产生耐药性,这种通透性改变也可能是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基础。【体内过程】1.吸收:chloramphenicol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60%。可广泛分布到全身组织和体液,易透过血脑屏障,无论脑膜有无炎症,脑脊液中均可达治疗浓度,在新生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