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51063
大小:1.67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22
《《挫折心理与调适》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笑对逆境——挫折心理调适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鳄鱼依然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饿死。思考是什么让鳄鱼失去了获取食物的信心和动力??面对耳聋,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伟大的音乐家;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严重高位截瘫,张海迪从不自暴自弃,
2、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历挫折,也一样可以成功……本章内容什么是挫折挫折的产生挫折的应对他遇到了挫折?他在想什么?什么是挫折?什么是挫折?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被满足的情境(考试不及格)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考试不及格会导致无法顺利毕业)因挫折情境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挫败感、烦躁不安)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阻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遇到挫折的心理表现对自己实现既定目标的进度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对家庭、学校或团体没
3、有做出贡献认为人很难改变命运认为不好的运气会抵消所有的努力无法相信他人,也难以与他人建立友谊很难适应新环境挫折心理如何产生?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引起)(产生)挫折的产生1、攻击:直接攻击与间接攻击2、焦虑、抑郁3、退缩4、冷漠5、固着:如反复做同一无意义动作挫折产生的原因自然环境(天灾、物质)社会因素(制度、人际关系)客观(外界)因素生理因素(高矮、智力)心理因素(动机间的冲突)(非理性信念)(理想与现实冲突)主观(內部)因素动机间的冲突:如何选择影响挫折的产生鱼熊掌上课被批评吃巧克力肥胖?考研工作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
4、重趋避冲突引发挫折反应的非理性信念绝对化要求 (必须、应该、一定)小玲和琪琪自进入大学开始,就是同班同宿舍的好朋友。小玲一直对琪琪很好,帮琪琪占位、打饭,在她生病的时候照顾她。两个人好得就像姐妹一样。当然,琪琪对小玲也很好,对她也很照顾。但是,在一段时间后,琪琪又有了新的朋友,不再像刚入学一样,跟小玲形影不离。于是,小玲开始闷闷不乐,并无缘无故地跟琪琪闹脾气。小玲想:我当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应该也一样对我,你怎么可以跟别的人也那么好呢?过份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琪琪开始忍受不了小玲无故的情绪变化,于是渐渐地跟小玲拉开距离。小玲就更
5、愤怒了:这个无耻的人,原来惺惺作态,原来一直都没有把我当朋友,我真是太傻了……糟糕顶透(非常可怕、灾难性)与琪琪闹翻后,小玲觉得自己走到了世界末日,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在宿舍里没人理睬。学习学不进去,孤独无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有,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考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原以为这次能考好,但结果仍不理想参加班干部竞选,自以为很有希望,结果却意外落选。爷爷生病了,要花许多钱,家里将无力供我继续上学。在800米赛跑中原来信心满满,却未取得名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该次经历对自己有何影
6、响?现在重新体验后有何改变?说一说:如何应对挫折?挫折的应对挫折认知:决定挫折反应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个体对挫折的认知。挫折承受力挫折适应相关因素增强挫折承受力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挫折抵御加强自我调节技巧1.生理因素:神经类型属于强、平衡、灵活型的人比弱型或强而不平衡型的人挫折容忍力高;疲倦、睡眠不足和饥饿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2.社会经验:生活阅历丰富、饱经风霜的人,从小受到适当的教育和训练的人,学会了摆脱挫折技巧的人,挫折容忍力就高。此外,人们对困难、失败和不幸的预期也有关系。3.文化素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态度、所造成的打
7、击、压力、威胁也就不同。4.人格因素:情绪不稳定的人,意志薄弱的人,在童年时遭受冷遇的人或受到溺爱的人,没有学会摆脱窘境的技巧,就容易遭受挫折。挫折承受力与下列因素有关:挫折抵御——增强挫折承受力正确认识挫折总结挫折经验增强承受力确定适当的奋斗目标勇于接受挑战,提升「挫折阈」*「挫折阈」是指个人对挫折的敏感度:越敏感、越易受挫折初中毕业后,儿子跟着父亲做起了木匠。由于没有考上高中,儿子的情绪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一天,儿子学刨木板,刨子在一个木结处被卡住,怎么使劲也刨不动它。“这木结怎么这么硬?”儿子不由自言自语。“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父亲
8、插了一句。“受过伤?”儿子不明白父亲话里的含义。“这些木结,都曾是树受过伤的部位,结疤之后,它们往往变得最硬。”父亲说,“人也一样,只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