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5《枣儿》教案.doc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5《枣儿》教案.doc

ID:38893976

大小: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5《枣儿》教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5《枣儿》教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5《枣儿》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5《枣儿》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5《枣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戏剧表现方法。2、理解剧本主题,感悟人生,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3、体会老人与孩子的孤独寂寞,关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小时候对枣儿的美好回忆,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3.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浏览课文,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试分析文章的结构。以“枣儿”为线索。开场:童谣,引出话题。经过:主要有五件事。男孩捡枣吃枣,老人回忆儿子小时侯

2、的事,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晒枣子等儿子回来,男孩藏枣子等父亲回来。闭幕:童谣,与开头照应。四、分析人物及文章主题1.思考:老人和小孩各代表了怎样的一代人?有什么性格特点?老人:是老一辈农民,具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疼爱年幼的新一代,念旧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男孩:新生的一代:思念父亲、喜爱老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2.指出课文中“枣儿”的双重含义。一是指树上结的枣儿,一是指老人的儿子枣儿。3.读完全文,你认为“枣儿”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枣

3、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五、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析下列几句台词中的象征意义(1)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重内容的世俗风气。(2)老人: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3)男孩:迷路了吧?不会的。这棵枣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2.有人对本剧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有道理吗?试作评论(1)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

4、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2)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3.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个人物怎样评价?4.提问: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这些反映出老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明确:(1)儿子名字“枣儿”的来历;儿子撒了老人一脖子的尿;儿子小时侯有尿就尿到枣树下。(2)老人十分疼爱男孩。(3)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5.作者想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5、6.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幕后传来童谣: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这个童谣在文中共出现过(2)次,分别是在(开头)和(结尾),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有什么不同?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7.写作特点以“枣儿”为剧情发展的线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

6、。六、小结全剧运用象征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出场的人物有老人和男孩。剧中还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他们是老人的儿子和“枣儿男孩的父亲。七、拓展延伸学生在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刻领会人物形象特点。八、达标检测九、作业你有过对孤独的感受吗?说说你的经历,并写一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