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

ID:38890444

大小:1.50 MB

页数:371页

时间:2019-06-20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_第1页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_第2页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_第3页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_第4页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新解东大版校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論語新解》東大版校補0、《論語新解》東大版校補說明0-1.本校補版,以東大版為主,參以聯經《全集》版、三民版,以為校補焉。0-2.聯經版新增之私名號、書名號及引號,更為醒目易讀,故亦添入。惟本校補版,將其書名號﹏改用《》雙尖夾出,單篇論文改用〈〉單尖夾出。其有變動東大版之標點符號處,均予校出,以俟更進一步之判擇。其因私名號之底線太長,恐連成一個者,如南宋朱子,堯舜,孔顏,則於兩私名號間,刻意空半格,以斷開,如南宋朱子,堯舜,孔顏。原文無此半格也,殊非得已,謹請諒鑒。其餘版式,儘量依照原書,其不得已而小有出入處,亦請

2、涵容。0-3.校補者之文字,均於註內以光案云云出之。0-4.全書共499章。為便分章查考,於每章前加阿拉伯數字以為序。每章首,在()小括號內數字,即為該章在該篇內之章次。並以14-25,表第十四篇第二十五章,餘類推。每章末,於[]中括號內註明東大版頁數。0-5.錢子之注甚精約,為便初學,重要處,別以紅色字體出之。其引文,亦儘量註明出處,方便查考對勘,作更進一步之研究發明。0-6.錢子之「白話試譯」,亦甚有味。其於需增字作譯以助豁然者,每以小括號涵攝之。有此小括號內之文字,更便初學。但此小括號內文字,實為原文所未及。添此

3、小括號,頗見錢子之謹慎與用心良苦。惜原始三民版之小括號,大部分在東大版及聯經版中消失。為忠於錢子初衷與本義,乃據三民版予以復原焉。0-7.原文古字及破音字甚多,為減自己誤讀,多蛇足以注音於其後。大體以謝冰瑩等之《新譯四書讀本》之注音為準,旁參以王財貴之《學庸論語》,文化大學之《中文大辭典》,網路上之教育部《國語辭典》。其難以決定者,則依錢子《論語新解》中之語氣決定之。雖或阻隔文氣,茍能一字一字反覆慢慢讀之,滲潤浸透,其或聊便初學歟。0-8.此書原名《錢賓四先生全集3「論語新解」之書摘及名句》,乃啟發自許炎初師。本當於《

4、全集》五十四冊全部keyin完畢後再進一步整理,今有感於時勢之晦濁,故特將《全集》中最重要之《論語新解》一書,依最流行之東大版,提前將此書校補完畢,單獨發行。其或有助於斯世之「貞下起元」歟?楊紀光謹識92.11.3.一、序《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讀《論語》必兼讀注。歷代諸儒注釋不絕,最著有三書。一、何晏(ㄧㄢˋ)《集解》,網羅漢儒舊義。又有皇侃《義疏》,廣輯自魏迄梁諸家。兩書相配,可謂《論語》古注之淵藪(ㄙㄡˇ)。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學家言,大體具是。三、劉寶楠(ㄋㄢˊ)《論語正義》,為清代

5、考據家言一結集。371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以前人讀《論語》,大率(ㄕㄨㄞˋ)必讀此書。明、清兩代以朱《注》取士,於是讀《論語》必兼讀朱《注》,已八百年於茲。朱《注》不能無誤,清儒考據訓詁(ㄍㄨˇ)之學度越前人,朱《注》誤處均經發正。而清儒持漢、宋門戶之見過嚴,有朱《注》是而清儒刻意立異,轉復失之者。其所駁正,亦復眾說多歧,未歸一是。又考據家言,辭煩不殺,讀者視為畏途。故今社會流行,仍以朱《注》為主。民國以來,閩縣程樹德為《論語集釋》,徵引書目,凡十類四百八十種[光案:據聯經版,「四百八十種」乃「六百八十

6、種」之誤植。經查點《論語集釋》書末所附〈徵引書目表〉,統計諸書,確為六百八十種。],[光案:「八十種,」之逗號,聯經版誤植作「八十種。」之句號。]異說紛陳,使讀者如入大海,汗漫不知所歸趨。搜羅廣而別擇未精,轉為其失。故《論語》雖為一部中國人人必讀書,注《論語》者雖代不乏人,而就今言之,則仍缺一部人人可讀之注。此余之《新解》所由作也。為《論語》作新解,事有兩難。異說既多,貴能折衷,一也。《論語》距今兩千載以上,何晏《集解》距今一千七百年,朱《注》距今八百年,劉氏《正義》距今亦一百六十年。時代變,人之觀念言語亦多隨而變。如

7、何用今代之語言觀念闡釋二千五百年前孔子之遺訓而能得其近是,使古今人相悅而解,二也。本書取名《新解》,非謂能自創新義,掩蓋前儒。實亦備采眾說,折衷求是,而特以時代之語言觀念加以申述而已。然眾說勢難備列。程氏《集釋》篇幅逾兩百萬字[光案:「逾兩百萬字」,聯經版改作「凡百四十萬字」。今實際統計,依字數最密之註解,每頁17行,每行61字,有1243頁,共1288991字。即使加上前數頁之〈目錄〉、〈自序〉、〈凡例〉,亦應不逾百三十萬字。若然,東大版、聯經版俱誤。],而猶多遺漏。本書所采,亦多越出程書之外者。然若專舉一說,存以為

8、是,又使讀者不知有古今眾說之異,亦無以開其聰明,廣其思路,而見義理之無窮。且一說之是,初不限於一人之說。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當兼采三家四家之說斟酌和會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眾說,凡所采摭(ㄓˊ),理當記其姓名,詳其出處,[光案:「詳其出處,」之逗號,聯經版改作「詳其出處;」之分號。]一則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