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79491
大小:1.30 MB
页数:149页
时间:2019-06-2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介绍、教学建议、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临沂市教科研中心朱成广(276001lyyuwen@126.com)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研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0年8月武汉一、课程目标及教材体例(一)新课标“诗歌与散文”系列课程目标(二)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指导思想及体例(一)新课标“诗歌与散文”系列课程目标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总要求】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基本能力】教学建议: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鉴赏要求】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鉴赏方法】教学建议: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
3、文学史知识。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创作实践活动】教学建议: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2007湖北卷】22.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段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4分)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沐浴奥运风,我们青春豪迈心连着心,手拉着手,朋友走到一起来,共着一个梦想,友谊的圣火传递千秋万代。答案示例: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高擎五环旗,我们激情满怀。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大家走到一
4、起来。【2008湖北卷】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场景]湖边。采莲船上。[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5、。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二)编写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为了适应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编写特色主要以诗歌散文鉴赏的“过程和方法”贯穿【常规编排方式:文学史顺序;作家文选单元。】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
6、设置单元。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的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穿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诗歌部分单元主题过程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知识短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部分单元主题过程方法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知识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单元体例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探究·讨论*相关链接推荐作品☞“赏析指导”是围绕单
7、元的主题(“过程和方法”)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的鉴赏知识。☞“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散文为例,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学生参考鉴赏。“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主要从理论和鉴赏实践方面做出指导。☞“自主赏析”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围绕单元的中心提供的阅读鉴赏的作品,后附“探究·讨论”的题目和“相关链接”资料。“探究·讨论”题目主要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和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探究·讨论”类似于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不同的是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