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ID:38853146

大小:1.48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0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_第1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_第2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_第3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_第4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本刊特稿】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宣言*①——解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李政涛——————————————————————————————————————————摘要: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之后,《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是将对人类教育甚至人类社会的整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里程碑之作和路标之作。它承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性思维传统”和“人文主义价值传统”,又带来了新定义、新格局、新挑战。“新定义”表现为对“教育”“学习”和“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义;“新格局”体现为“全球学

2、习格局”“全球共同利益格局”与“全球思维格局”。“新挑战”与人工智能时代有关,构成了对未来职业、学生素养与能力,以及人类价值观等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全球共同利益”。因为它实现了四大转换:一是概念转换,从“公共利益”转换为“共同利益”;二是视角转换,基于“共同利益”新的视角,看到教育世界的不同;三是责任主体转换,教育不再只属于教育领域,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四是思路转换,我们需要反向思考,教育对社会变革承担责任,那么,社会又该如何为教育这一“共同利益”承担责任?《反思教育》存在的明显遗憾和缺失是对20世纪教育思想与实践变革的“中国经验”“中国声音”展示不够,希望中国人写出属于自己的《反思

3、教育》。关键词:《反思教育》;全球共同利益;人工智能;人文主义;教育宣言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17)05-0003-09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7.05.0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AAA150009)。作者简介: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上海200062)。作为全球社会变革

4、与教育变革观测站,联合国一、什么“传统”得以承接教科文组织于2016年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1964年成立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发育》)。这是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计划和报告,逐渐成为全球天》(富尔报告,1972,以下简称《学会生存》)、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和领导者。尽管这些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德洛尔报告,1996)之主题、视角、观点多样,参与撰写的主体各异,但后,将对人类教育甚至人类社会的整体格局,产生贯穿其中的“世界性”及其内含的思想传统始终没重大影响的又一里程碑之作和路标之作。有改变,并且延伸渗透在《

5、反思教育》之中。作为在此时代,且“在中国”的阅读者之一,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或教育政策,笔者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兼容了理性与激情的阅读如何才能有世界性,何以可能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旅。我读出了对传统的一以贯之的承接或传承,依循和运用?基本的尺度和标准无非是两个:思维也读出了新定义、新格局和新挑战,以及由思维惯方式的世界性和价值观的世界性,它们构成了《学习而来的些许遗憾与失落。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和《反思教育》.3.所共享的思想传统。只有通过具备“全球性”的思路与策略才能得以逐1.第一大传统,“全球性思维”或“世界性思维”步消除。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理解教育的全球性眼光或世全球性思路

6、蕴含的是全球性思维方式。它不是界性眼光(文娟等,2013)。这种眼光,不是某一国点状式、割裂式、对立式思维,而是多向关联式、家、某一民族、某一群体、某一流派的眼光,而是整体融通式和综合渗透式思维:跨国际、跨民族、跨群体、跨流派的眼光,是属于“我们应将全人类视为一棵树,而我们自己就全人类、全世界的。它不是为少数国家、个别民是一片树叶。离开这棵树,离开他人,我们无法生族、某一群体或流派思考和代言,而是为全人类的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p12)教育福祉服务。每个国家、民族、群体,都是全球这棵大树上“全球性眼光”,首先意味着将所有思考置于长出的树叶,他们的根基已经交织或交融在一起,“全球性

7、背景”之下,针对人类普遍存在的“全球无法分离。这意味着所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一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全球性思路与策略”。定是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反思教育》所处的“全球性背景”,在《教联中生成,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全球共生体,其实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表现为技术、经济和社会变质是共生利益链。谁要从此链条中脱离,伤害的不革引发的多种矛盾,其中包括:全球与地方之间的只是自己,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