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球化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化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高校应重视国家主权观教育、中国文化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公民责任教育,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全球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G641[]A[]1671-5918(2010)05-003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19[本刊].hbxb. 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
2、容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全球化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多元的思想和文化相互渗透,对传统的高校爱国主义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思维去思考与把握爱国主义,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意识并存 全球化并不能带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普遍平等,也不能消除主权国家的存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作为现阶段不可消
3、亡的工具,国家依然是本民族人民集体利益的最高代表。只要存在着主权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谋求国家利益为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就必然为时代所需要。因此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同时,全球化时代又要求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思维去思考与把握爱国主义。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共同问题,如环境、能源、疾病、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完成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视阈中思考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时代给予的要求和呼唤,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世界联系起来,
4、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此时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的深切热爱之情,更是一种能胸怀世界、兼顾人类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想、情感和行为。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并存 文化是民族同一性的根源,民族文化以同构型的文化传统为纽带,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作用。各个民族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时间检验,为本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构成世界文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世界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体智慧、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应该被人们广泛了解、学习和接受。人们通过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走向融合共生,地
5、球也日益成为一个大家庭。多元的思想、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激荡,不断产生出新的思想火花,这也是人类永葆生机、社会不断发展的奥秘所在。另一方面,在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背景下,我们也要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的多元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全球化必须依赖民族化的发展,而民族文化也只有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才能走向世界。只强调全球化发展、忽视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最终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从而危及民族国家的发展;相反,只强调民族文化、忽视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就会形成自我封闭的社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丧失民族
6、国家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树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并存统一的观念,既重视对世界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又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三)民族自信与民族忧患意识并存 民族自信是在认识、了解自己生活并为之奉献的祖国的全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的民族、国家的一种自豪感和信任感。它是鼓舞国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忧患意识是一种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与忧虑,对民族未来自觉关怀与责任意识。民族自信与民族忧患意识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是爱国主义强烈情感得以激发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深得人心的必要条件,也是爱国主义
7、情感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的推动力。在社会加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在崛起,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经济领域,还来自文化、教育、国防甚至是国家主权方面的。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挑战,一味盲目乐观,全球化对我们来说就很可能不是玫瑰而是陷阱。因此树立良好正常的民族心态,民族自信与民族忧患意识并存,是全球化
8、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意识并存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究竟谁是本位,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哲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考察,提出了关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