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44728
大小:25.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2.课文分析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
2、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3.学情认识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
3、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4.教法介绍1. 朗读法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质疑法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
4、用查疑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二.教学目标1.应获取的知识①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②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应发展的能力①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②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三、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① 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
5、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② 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③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④ 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2课时安排 两课时。3教学流程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2.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3.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
6、.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 (一)导人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出示目标,板书课题。)(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
7、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三)范读感知 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并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8、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 二.研读探究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