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36106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0
《《丑石》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丑石》说课稿杨莹《丑石》说课稿一、说教材:《丑石》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佳作,学习的重点是把握对具体事物的摹写,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贾平凹的《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了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二、说学情:本文讲述的
2、故事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朴实,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尽量引导。三、说教学目标: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更更好地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过程与方法】:1、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2、了解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语句的含义”“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阅读这个环节,运用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自由读、默读、有感情地体验读等,在不停地“读”中感受文章的内涵。学生的学法主要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重
4、视学生之间平等、融洽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五、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进入学习的情境。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我先提问孙悟空是怎么出生的,基本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然后指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中说: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丑石》,看一看这块石头,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也拓展一下他们的知识面。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学生比较薄弱的一点,这
5、篇文章的语言质朴无华,毫无夸饰,但很有表现力,应通过朗读去好好体会;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读效果,在读之前我先与学生共同理解课文的内容:1、这么多年,默默地忍受着一切,不屈于误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静思默想,课文哪些语句写了丑石的“丑”?人们是怎么对待丑石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丑石”之“丑”的相关语句,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出发去刻画“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结论。课文一开始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刻画丑石之“丑”:从外观上直接描写它的“丑”:它的颜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从实用的角度间接写它的“丑”:它
6、“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盖房子、垒山墙,甚至铺台阶都不行。而且它的质地,作磨嫌太细,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来浣纱捶布也嫌它不够光滑。聊以安慰的一是石上有个坑凹,雨天盛水后,鸡儿可以去喝饮;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赏满月。最后一问学生开始并不容易理解,经过一番引导后基本能达成这样的认识,——再次间接描写丑石之“丑”,两点用处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点用处“爬上去赏月”,结果是摔下来磕破膝盖。归根结底,丑石确实无用。到此,课文来了一个小结,我让学生到出那个小结句子——“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以上几个段落作者都是在竭力刻画丑石之丑,其感情变化的轨迹
7、是由“遗憾”至“讨厌、咒骂、嫌弃”,步步下滑。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蓄势,以更好地褒扬丑石的内在美。三)、精读课文,体会用词的精妙。了解了丑石的丑后,学生们基本上对这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了一个较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2、请同学们按小组合作学习6——15自然段,交流:丑石的价值是什么?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写丑石的?以便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深入地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线索及感情脉络。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
8、过讨论明确问题,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