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

ID:38825524

大小:234.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9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1页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2页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3页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第12期黑龙江高教研究No.122007总第164期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serial.No.164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曹威麟,赵利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摘要:将高校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作为心理契约主体,开发一套测量心理契约的量表。运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师生的调查数据,验证了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解决了双向视角心理契约内容非唯一性问题。关键词:高校师生;契约期望;测量分析;激励效应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

2、614(2007)12-0095-04考察高校师生的心理契约,但由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引言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师生心理契约中学心理契约的研究起始于Argyris〔1〕对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生期望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展开,而本文种隐性的非正式默契关系的探讨。随后Levinson、Schein、进行的实证研究权且将着眼点定位在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Kotter〔2〕〔3〕〔4〕等学者肯定了Argyris的发现,认为心理契约是个期望的激励效应上。体与组织之间内隐的未书面化的一套有关权利义务关系的二、师生心理契约模型与研究假设相互期望,强调心理契约关

3、系中存在两个主体。由于这种相互期望经常表现为双方的主观理解,容易造成心理契约内容我们认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是师生双方达成心理契的非唯一性,难以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约关系的基础。这种相互的期望必须通过一定的契约化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Rousseau从单向视角将心理契约程,师生之间的部分期望才能达成相应的心理契约,确定这重新界定为“员工单方关于雇员和组织之间交换协定的个体种契约关系中的相互责任。为此,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这〔5〕信念”。由此学界出现了“古典学派”和“Rousseau学派”之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构成模型。间的学术之争。我国对心理契约问题的

4、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行研究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营利组织。对高校这类非营利组织中的心理契约问题,不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沿袭“Rousseau学派”的单向视角,忽视了心理契约在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影响,而且即便是站在“Rousseau学派”单向观立场上展开的研究,基本上也还处于理论导入和借鉴引用阶段,至今检索不到对高校领域心理契约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资料。〔6〕〔7〕〔8〕该模型简要表征了以下几点含义:第一,如图中虚线隔我们此前的研究认为,Rousseau学派单向观的定开的上下半圆所示,教师在与其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期望系义偏离了心理契约概念的本质属性,尽管该学派后来

5、沿着统中,包括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自我期望;同样,学生在与Rousseau界定的概念开展了不少实证研究,但实质上是在研其学习活动有关的期望系统中,也包括对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究员工个体信念体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的自我期望。第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或学生对教师的期望究。为此,我们回归到古典心理契约概念中两个主体的本义未被对方认同的(图示中未交叉部分),只是各自单方面的一上来,对“古典学派”心理契约定义中的相互期望作出新的界些意向性期望。第三,只有对对方的某些期望与对方自我期定,强调主体双方的相互期望仅仅是心理契约的前置要件,望没有显著差异而被对方认同的部分(图示中

6、的交叉部分),只有当事双方在互相感知和交流各自期望的基础上,被对方才构成双方心理契约的内容,转化为师生心理契约双方的相认同接受的那部分期望才属于心理契约的内容。本文将高互责任。为此,我们假设:校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群体作为心理契约主体的双方,设计了H1:师生相互之间对对方的各项期望只有部分与对方的一套能对双向心理契约进行有效测量的问卷量表,通过对师自我期望达成默契。生两个渠道调查数据的研究,探寻心理契约内容非唯一性问1968年,罗伯特·罗森塔尔和勒诺·雅各布森发现了著名题的解决之道。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从双向视角来收稿日期:2007-10-16基金项目:安徽省2007年

7、度省级教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jyxm005)。作者简介:曹威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教学与科研工作。96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期望效应),并证明了教师期望对学(4)学生对自己学习方面的自我期望。〔9〕生的学业与人格具有激励作用。他们所研究的教师期望第二,整理、归纳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设计预包含图1中教师对学生期望的全部内容(虚线以上的半圆),试问卷初稿。该阶段项目组成员对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而本文师生心理契约中的教师期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