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_魏见伟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_魏见伟

ID:38822402

大小:174.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_魏见伟_第1页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_魏见伟_第2页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_魏见伟_第3页
资源描述: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_魏见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卷第17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Vol114,No1172006年9月OrthopedicJournalofChinaSep12006·综述·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魏见伟,王德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中图分类号:R6811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478(2006)17-1317-03〔6〕颈源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节机理紊乱而引起椎动脉血流量减少是发病的重要基础。〔7〕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的疾病,是由于颈部异常传入神经但该种学说也具有很多局限性,何海龙等对犬椎动脉进行活动而发生的异常

2、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阻断观察小脑和颈脊髓的影响,结果发现颈脊髓功能及组织〔1〕碍。Ryan和Cope于1955年最先提出颈源性眩晕(cervical学观察均未出现明显病理损害。椎动脉栓塞或结扎术后的病vertigo)这一概念。目前,对于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尚有很大争人长期临床随访也没有观察到脑组织及颈脊髓功能受累。临议。部分国内学者将其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同起来,也有学床上亦观察到单侧椎动脉损伤后,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中枢神〔8〕者称之为眩晕类型颈椎病。早在1984年5月的全国颈椎病专经损害症状。结合其他临床研究证据,最终认为椎动脉压题讨论会上曾对颈椎病进行过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迫

3、或狭窄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不是造成颈源性眩颈椎病都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因此,把颈源性眩晕和椎动晕的根本原因。脉型颈椎病等同起来欠妥当,而把颈源性眩晕作为一种独立112颈部感受器与前庭核学说的疾病来看待,将更有利于其诊断及治疗。150年前Brown通过动物实验论述了脊柱颈段对平衡的影1发病机理的探讨响,其研究表明:颈段脊髓神经背根和对眼手协调、平衡感目前认为,颈椎的创伤、退变、炎症、机械性因素的改觉、体位调整发挥重要作用的具有颈部感受器(如本体感受变可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对于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器和关节感受器)的前庭神经核之间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自20世纪早期以来,脊柱

4、颈段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发生的111椎动脉压迫和颈交感神经刺激学说观点已经得到了认可。基于20世纪20年代Barref和Lieou的椎动脉是保障脑干、小脑和大脑后部血液供应的主要血工作,颈源性眩晕被认为是由于颈交感神经的异常的输入刺激所引起的。他们从实验角度通过向上颈部注射麻醉剂,诱管,其血流量占脑血流量的40%。椎动脉的外膜分布着丰富导出眩晕、耳鸣和Horner综合征。但是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的交感神经纤维,其受刺激则可引起反射性的血管痉挛,椎血管及交感神经变化的依据并没有得到确认,从而这一理论动脉周围神经丛受到激惹是引发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失去了意义。直到20世纪50年代,关于眩晕可能与

5、颈区的病许多学者试图从解剖学方面来解释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理变化有关的观点有所复苏。以Ryan和Cope为代表的许多从正常解剖来看,颈椎横突从椎体侧后方至椎弓根处短、宽。〔2〕研究学者形成了一套理论:颈源性眩晕是由于位于上节段颈其中央部有圆形的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横突孔通过。区的受损的关节感受器对前庭核的异常的传入刺激而引起的。因此,当由于退变或创伤等原因出现骨质增生,颈椎失稳,从本体感受器传入的异常刺激通常认为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椎间孔狭窄等多种原因使椎动脉直接受压、牵张、过度扭曲肌的痉挛有密切关系。Gray发现通过向颈源性眩晕病人的颈和(或)交感神经受刺激等,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3〕后部肌肉注射麻醉剂能够减轻被认为与颈部肌肉功能障碍有从而导致眩晕发作。支持该学说者还认为颈椎发育异常如关的眩晕症状。这一发现支持了Ryan和Cope的关于来源于横突孔发育不良、颈椎分节不全、颈椎半椎体畸形、寰椎椎颈区的异常传入的神经刺激引起眩晕和共济失调这一理论。动脉沟环的出现,同样可造成椎动脉扭曲、成角或受压而进〔9〕〔10〕〔11〕〔4〕〔5〕Cronin,Ostendorp等以及Brandt等也通过研究认为颈一步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孙静宜等报道17000例颈源源性眩晕源于颈深部组织及颈部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的功能性眩晕患者中1258例由沟环引起,认为作为一种先天畸形,〔12〕障碍

7、或紊乱。Furman等认为颈部本体感受器与前庭核之间沟环压迫椎动脉也是颈源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可能存在一种循环模式,比如眩晕加重颈部肌肉痉挛,而肌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硬化、弹性减退和神经调肉痉挛又进一步加重眩晕症状这一种正反馈模式。作者简介:魏见伟(19782),男,山东淄博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脊柱113其他外科,(电子信箱)clellwei@gmail.com还有学者提出了体液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