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

ID:38818349

大小:45.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9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_第1页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_第2页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_第3页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_第4页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多余人及其典型特征(1)二、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1)(一)《高加索的俘虏》中的“俘虏”(1)(二)《茨冈》中的阿乐哥(2)(三)《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3)三、“多余人”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文学中(4)(一)俄国的“多余人形象”(4)(二)中国的“多余人形象”(4)(三)“多余人”是世界文学所共有的(5)参考文献(7)一、多余人及其典型特征“多余人”这一概念,是1851年由俄国著名革命家、唯物主义论者、文艺批评家赫尔岑评论普希金长篇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时提出来的。“奥涅金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因为他从来没有什么事去忙的,这是一个在他所安身立命的环

2、境中的多余的人”。这个时期的俄国正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难就是“对异质文化或是完全认同,或是完全抗衡,或是认同后复归,完成两种文化的融合”。而“多余人”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找不到位置的人物形象表达。他们迫切的希望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但是受本阶级的影响以及缺乏足够的勇气,他们一方面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受到俄国传统教育的制约,虽然渴望做出改变,但是贵族的身份以及摇摆不定的性格却时时困扰着他们。他们未能展开积极的行动,于是只能过着压抑自我、浑浑噩噩的日子。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这样一个动乱不断的时代里,凭借着满腔热情,敏锐的观察力

3、和非凡的写作能力,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病态性格的文学群像,成为“多余人”形象的开拓者。如《叶普盖尼•奥涅金》中的叶普盖尼•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中的“俘虏”﹑《茨冈》中的阿乐哥等人物。二、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一)《高加索的俘虏》中的“俘虏”十九世纪初,俄国社会风云变幻。当时西欧各先进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而俄国封建农奴制遭遇危机。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已经开始萌生,贵族先进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朦胧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一方面,他们感知到俄国迫切的需要摆脱落后的农奴制,跟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彻底的跟自己所在的上层社会彻底决裂,参加反对专制

4、制度的革命。此时,年轻的的普希金因为创作反专制的革命诗作被沙皇迫害,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旖旎的自然景色和朴实的山野人民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而时刻的监视又让普希金产生“囚徒”一般的无奈与郁闷。在这样矛盾的心情下,他写出了中篇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青年,现实生活的暴风雨使他向往自由的乐土,他孤身来到高加索山野中,被切尔克斯人抓获,成了异族的一名“俘虏”。在真真假假的世界里,他无从选择,在社会的边缘游离,只能成为“多余人”。普希金对这个人物赋予了同情,但他更多的是对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的批判。由此,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5、7(二)《茨冈》中的阿乐哥普希金在南俄的这段流放岁月里,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山野风光,而且领略了茨冈艺人动听的歌声和多彩的舞姿。他在1827年写出了最后一篇浪漫传奇诗《茨冈》。贵族青年阿乐哥不满于社会的腐朽却又只能遵守法规,向往朴实的生活却又不能与之融为一体。最后情急之下杀死了心爱的姑娘真妃儿,被孤零零遗弃在荒原上。同“俘虏”相比,阿乐哥的行动更进了一步,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他不仅闯进了异族的领地,而且进一步深入了他们生活的内部,企图在与他们的结合中成为一名真正的自由人。但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他同样不能接受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无道德和无秩序的生活同样并不是他内心的归宿,

6、因此他最终陷入了“俘虏”一样的孤独和绝望中。时代的发展证明了他们的进步精英作用日渐萎缩,所以仍然只能做现实中的失败者,退出历史的舞台。“十二月党人”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普希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革命运动,但他却是支持这场斗争的,他笔下的“多余人”就与“十二月党人”极其的相似。与“十二月党人一样”,普希金也渴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为俄国的新青年们带来希望。俄国19世纪爆发过三次革命,分别是贵族阶级领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工人阶级领导的“二月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前两次革命的失败,很大原因是没能广泛的联系群众,相信群众,而“多余人”的显著特征,就是不能

7、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他们只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三)《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时代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在迅速形成。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要求文学揭露现实的丑恶,探究社会腐败和黑暗的根源。“十二月党人”爆发武装起义,但是因为不能相信群众,依赖群众,起义惨遭镇压。进步势力遭到严重削弱,许多满怀希望与热情的进步青年因此一蹶不振,他们虽然极力想要改变社会,但起义的失败打断了他们的幻想,最终只能在彷徨、颓废和碌碌无为中将青春消磨殆尽。普希金受到这一文化氛围的启发,创作出奥

8、涅金这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