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件(PPT 25页)

论语课件(PPT 25页)

ID:38816456

大小:5.15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9

论语课件(PPT 25页)_第1页
论语课件(PPT 25页)_第2页
论语课件(PPT 25页)_第3页
论语课件(PPT 25页)_第4页
论语课件(PPT 25页)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课件(PPT 25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八则更多内容欢迎莅临天马行空官方博克:http://t.qq.com/tmxk_docin《论语》八则学习目标: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3、掌握“而”字的用法。1、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而:2、乎:3、朋: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志同道合的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可以(之)为师矣2、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1、学:3、而: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一种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解释为明智,聪明,通“智”。子贡问曰:“孔文子

4、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表示并列,可不译。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而:学:学习。厌倦。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行:走。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复:答复。质疑表示顺接表示转折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表示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敏而好

5、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时习之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半部《论语》治天下。(宋朝宰相)赵普Goodbye!Goodbye!各位领导、老师: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且准备不够充分,此课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予以批评指正。权作一枚投水石子,亦或是抛砖引玉,意在激起我校教学手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 在此,一并感谢各位领导及同仁在课件制作、

6、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