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

ID:38776061

大小:20.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_第1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_第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_第3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_第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意义退耕还草"也将作为草地农业建设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思考或认真予以解决,如缺乏对生态适应性和生态恢复的考虑,过分强调还林,而轻视还草还灌;在还林中又偏爱经济林而轻视生态林等。还草,还是还灌?与许多因素有关,仅从年降水量而言,就全国范围看,降水在500mm以上地区可以林为主、500~300mm半干旱地区应以还草为主、在300~250干旱地区以草灌结合更为适宜,在250mm以下的半荒漠和荒漠地区,可适当还草灌,更多的则是实行保护与封育,让其自然恢复。在许多地方,从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首先应当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破坏;与此

2、同时,通过封育、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依靠植物的自然恢复能力,而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建立人工植被,尤其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应该如此,要充分利用休养生息、自然恢复的方法,在生态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实际上更有效。另外,要健全"一退双还"责任制、利益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下,对于一退双还农户而言,一定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谁退,谁还,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特别是"一退双还"的土地使用权要长期落实到户,使农民吃上"定心丸",将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退耕还林还草真正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这是调动农民

3、治理积极性的一项最根本性措施。对于组织实施"一退双还"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科技服务人员,应当有严格而讲求实效的目标责任和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可持续经营、可持续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实施,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将"一退双还"工作真正作好。策略不同的区域内,生态环境退化的主导因素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退耕还草还林策略,诸如: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开垦严重、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加剧是该地区的主要特点。水土流失面积53万km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t。据唐克丽报道,如果加上坝库拦沙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量已达到22.3亿t/hm2,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

4、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以农挤林挤牧,结果天然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畜牧业发展缓慢;大量的秸秆及畜粪用作燃料,有机质不能返还农田参加物质循环,地力衰竭,御旱能力下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全方位开发,不当的农业制度和不合理的经营方式激化了自然过程的演化,造成了植被和土壤要素的破坏,导致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这两方面因素的长期叠加,导致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的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健康生活,而且危及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值

5、得警惕的是,坡地种粮,毁林草取粮的价值取向,随着现代人口的持续增加,直到现在仍未能有效遏止。排斥种草养畜的单纯种植业的农业系统,在不少地方仍在沿着已被证明了的悲剧的历史轨迹前进。在这里,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地农业系统和生态环境建设,尤为迫切。西南地区此区以云贵高原为主体,包括广西、重庆和四川,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同时也是中国东部平原的生态屏障,蕴含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素有"植物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区分布的主要是以碳酸岩为主体的喀斯特地貌,由于碳酸岩的易溶性,使本区水蚀十分严重,高山峡谷将高原切割破碎,加之长期过度垦伐,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近50年森林覆盖率由7

6、0%下降到15%左右。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石漠化面积的60.0%,并且以每25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该区土层浅薄,坡度大,降雨多,林草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就会流失殆尽。岩石裸露,形成特有的喀斯特石漠,这种破坏对人类来讲可能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在最后不多的土壤流失完以前,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以林草植被加以保护,已迫在眉睫。况且这里山区多,峻岭深谷,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植被,发展林草产业,对于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荒漠绿洲地区此区风蚀、扬沙、沙尘暴和荒漠化呈加剧趋势,以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6省区为例,全国90%以上的荒漠化土地在

7、该区域内,是我国主要的沙源地区。如新疆的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绿洲呈岛状分布,依靠高山和积雪融化的水分来维持生存,就这些有限的水资源而言,目前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方式不合理,用水效率低的问题,无效蒸发耗损加大,并且导致次生盐渍化。人工绿洲的逐步稳定和扩大,改变了流域内部水循环的关系和分配模式,上中游用水的大量增加,致使下游天然绿洲萎缩,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加快,经济用水不断占据生态用水,目前西部地区的生态用水仅占用水总量的5%,与其适宜比例25%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