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

ID:38772631

大小:17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_第1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_第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_第3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_第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 退耕还林还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知识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它遵循的基本原理如下:(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内容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地维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而没有物质循环的系统,就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并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和发展。2、实例:中国古代的“无废弃农业”,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二)物种多样性原理

2、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农业和林业生产为追求最大产量,常常忽略生物多样性而连年种植单一品种,这往往会造成病虫害增加,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生态学术语,是指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质——干重的总量,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由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2、实例(1)反面:辽宁西部章古

3、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使得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甚至成为鸟兽了无踪影的“不毛之地”。同样的原因,前几年仅一种小小的杨树天牛就将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2)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非常高。在澳洲的大堡礁内,仅目前记录的鱼类就有约1100种,还有超过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内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它们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使得珊瑚礁区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

4、物多样性,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三)协调与平衡原理1、内容: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2、实例:太湖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水葫芦和藻类植物疯长,超过了太湖水体的环境承载力,使水中氧气耗尽,且植物体死亡后,分解过程产生大量的生物性毒素,进一步使鱼虾等生物死亡。(四)整体性原理1、内容: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也处在一个社会——经

5、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2、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因为往往是上述因素导致了农民对森林、灌丛的过量砍伐。如果农民的生计得不到保证,随时会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因此,只有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的目的。(五)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1)内容: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

6、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我们可以把系统的结构比作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功能和台数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分布式结构,即各计算机均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算机相联,工作的可靠性要比采用集中式或环式结构的可靠性高。(如图所示)因为在分布式结构中,一般局部故障,不至于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而很多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2)实例: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把很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几百年以来,在我国的太湖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期流行,造就了发达的农村经济,太湖

7、丝绸名扬世界,不能说与之没有关系。2、系统整体性原理(1)内容: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2)实例: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再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关系。例题1.“1+1>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

8、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解析: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系统整体性原理,属于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的一个分支。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