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64509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9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目标: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片,血液循环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1)挑选学生组织游戏(2)教师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
2、流动。学生参与“看谁找得快”游戏通过找血管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了解血管的基础上探究心脏,把血管和心脏联系起来。血液循环的概念提问: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录像来了解人的血液循环途径。 学生回答学生观看视频为学生进一步探究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
3、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并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指导观察:(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4)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全班共同评判。观看演示,由静态向动态迁移,进一步认识循环过程。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毕表述本组意见,其他组进行补充纠正。归纳各组意见形成整体认知。学生进一步补充教师提供的模式图内容。学生虽已经掌握了心脏结构,也知道动静脉间由毛细血管相连,但对如何连仍然不甚了解,这一讨论活动对真正理解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十分有利。 了
4、解血液循环整个过程后,由学生自己画出循环路线,自己进行划分,加深体、肺循环的概念和途径认知。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并反馈观察情况。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教师课前准备一杯凝固的血液教师切开血块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教师播放光盘,观看“血液的变化”学生观察颜色学生探究思考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血液循环的意义。质疑:血液在人体内不断循环
5、,飞速流转,在此过程中,成分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变化?在哪儿发生的?引导学生归纳各组答案,得出血液循环的意义。指导学生将物质交换情况在模式图上表现出来。 先独立进行图形与文字转换,再由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完善,最后向全班展示。观察两种模式图,发现其中的差别,体会其不同用途。观察动画,进行再认识。 学生已经具备血液成分与功能以及血管功能的知识,由此经过讨论,推断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以锻炼根据已知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演示血液循环动画中物质交换、动静脉血转变等细节以及完整过程。 回答问题。通过图文
6、转换培养学生由图形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小结。进一步认识不同图形所包含的信息,并在模式图与实体间建立思维通道。6.练习。教师课件展示练习题部分。学生当堂练习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板书设计:(一)血液循环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
7、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