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29002
大小: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8
《新课程改革与农村学校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与农村学校管理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都有不少是需要扬弃和更新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学校管理的支撑,实施新课程必然带来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本论文着眼于农村教育管理实际,从确立开放性管理理念、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信息素质观念、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等方面,阐述论证了“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个问题,尝试并探索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新机制,以确保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开放常规素质信息
2、合作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再在教育实践上引起巨大的变革。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一方面强调课程教材的三级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以更大的调整权力;另一方面则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的支撑,实施新课程必然带来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要尽快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新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
3、地发展。实施课程教材改革带给学校管理的是要改革管理模式。要从以制度管理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鼓励师生的创造性的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轨道上来。一.实施课程教材改革要求学校的管理具有开放性,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创造开放的教育。作为新世纪的农村小学要正视新形势和新挑战,具有强烈参与时代的意识和能力,要用社会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认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现实和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
4、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有开放观念,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一员,要不断开阔视野,今天的教师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所教的学生。农村小学教师也要以时代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现实,发现问题和提出改革的建议,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重视与兄弟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和联系,农村小学教师才不会成为“保守”“落后”的象征,而成为适应和促进时代变革的积极力量。当课程标准出现了选择性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出现了选择性科目,当教学评价也走
5、向多样化、动态化、非标准化时,当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不再划一,也不再限制于文字文本的教材之内,而是要求学校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主发展时,必然会对传统的学校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要以推动学校开放,推动师生走向社会为目标去改革学校管理,去处理开放中的新问题。推动教育开放的最大益处在于可以还教育的本来面目,可以实现学校教育的根本性质。教育本来就是社会公益事业,基础教育更是关系到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所有公众关注,而且大家都有权利有义务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社会性实践活动[1]。没有社会、社区与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支持,
6、没有社会舆论的充分理解与监督,任何稍微深刻一点的基础教育改革都难以推行,更何况像本次课程教材改革这样带有根本转变性质的教育改革,怎么可能不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社会的参与呢?在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大众传媒等社会教育机制正在空前发达的今天,开放是时代的需要、改革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二、实施课程教材改革要求学校的管理要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学校常规管理是一个比较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不断在实
7、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常规管理水平,以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学校常规管理必须建立在个性整体性与教育完整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确保共性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具体地说:学校常规的内容应该充分结合本校实际,多层次多方面的完整配套;在实施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养成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把学校制定的规范逐步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品质,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习惯。例如,在当前课改实验中,十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
8、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的新课程理念下,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