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26871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预设课堂目标,预约精彩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预设课堂目标,预约精彩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促使老师们在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碰撞下趋于更冷静的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于是,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接近真实、扎实、有效。其实,要想上出好的语文课,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崔允漷教授指出:“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所以,教学目标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但许多语文教师缺乏目标意识,一
2、直关注与如何设计精妙绝伦的教学环节,把学习方式的变化当作课改的唯一目标,不知道课为什么要“活”,只有当过程的“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时,这种“活”才有意义。因此,在还没有弄清“为什么而教”之前,就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在教学中自然容易走偏。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有效预设的重要性,也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准确预设,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只有文本,没有“人本”。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只从文本自身的特点、价值出发去考虑,认为尊重文本,立
3、足文本是目标制定的根本,想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渗透说写的结合点;呈现精彩的“亮点”,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情感和实际情况。这种脱离学习主体的设计再精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只能是事与愿违,煞费苦心的经营换来的可能就是一声长叹。2、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有些老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考虑到了学生的情况,但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制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学习的平均水平,或者说是按自己想象中的、假设的学生水平来设计的,搞“一刀切”;二是受公开课借班上课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无视
4、学生课前的自觉预习,认为所有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零起点”。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学生个性、没有关注学生差异的预设。要知道同一年级的学生,学情就可能不同,甚至同一班级,学生学力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研究“人”,准确地根据学情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1、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单调呆板,缺乏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
5、们老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考虑的是文本的知识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语句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过于偏重知识目标,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要求不明,缺乏整合。所以,许多课堂教学中出现反复朗读重点句,但学生却不知道要通过朗读感受什么,学习什么,表达什么。教师要在教学预设时,要想清楚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如何统整三维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学习中发展各种能力,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具体、清晰地预设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反思出一些可行的方法:1、教师应从学
6、生角度来解读文本,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解读文本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师作为“先学者”,能准确解文本显得尤其重要,而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准确解读文本就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蹲下来”解读文本,边解读,边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扫清读书的障碍;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文本才有意义,预设的教学目标才能准确,学生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解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我发现文本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7、,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宋庆龄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仅仅通过文本的阅读是很难体会的,因此,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我就补充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目标,期望借助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从而建立人与树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这样的目标预设,就充分体现了从学生角度解读文本,而课堂教学的呈现也证明目标预设的相当成功。2、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有独特
8、的个性,这些决定着学生的情感需要、学习需要、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要把他们当作需要点燃的火种,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要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解决学生问题,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要灵活,要有清晰的指向,要有弹性。譬如:我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发现“弱小”一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知道词意,但还不能准确理解它在文本中的内涵,于是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把它作为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有了目标的指引,很容易就安排了在一家人中比较,谁最弱小?同时结合文本对雨中的蔷薇的描写突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