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彭教心资格考试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

ID:38715230

大小:499.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6-18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_第1页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_第2页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_第3页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_第4页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彭教心资格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第二节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第三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第四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第五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 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映本身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二)态度的结构1.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

2、核心成分。3.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意向或意图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品德是认识与行动的统一(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即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品德的核心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观念、道德信念。2.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包括三种表现形式:直觉的、想象的和伦理的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

3、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一、联系两者实质是相同的,两者结构是一致的。二、区别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范围较大,品德范围较窄。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第二节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通过“临床访谈法”,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前):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认为规则不可变,必须遵守,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2.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认为规则可修改,对行为的

4、判断主要根据主观动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儿童主要关心行为的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衡量是非的标准由惩罚决定,对规范、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判断好坏只注意客观结果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判断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认为规则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二)习俗水平(9—16岁)着眼于社会要求,从社会成员角度思考道德问题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顺从大众的要求,谋求他人赞赏。判断行为的依据主要是依据动机。希望成为好孩子。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认为行为只要违反了公共

5、规则,并给人带来了伤害就是不道德的。(三)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个体已发展处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团体的标准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识到法律、规则是一种社会契约,同时认识到契约不合理可以改变。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第三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关键期)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取向成熟第四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

6、一般过程与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指个体通过直接体验其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或其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它包括示范学习和替代学习两种。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与他人接近。3.内化:与他人一致,将认同思想和原有信念融合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第五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一、有效的说服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四、利用群体约定

7、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心理评估第三节心理辅导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常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来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心理健康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