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的六大方法

坐忘的六大方法

ID:38689957

大小:323.6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坐忘的六大方法_第1页
坐忘的六大方法_第2页
坐忘的六大方法_第3页
坐忘的六大方法_第4页
坐忘的六大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坐忘的六大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坐忘的六大方法(师传)    还虚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最初还虚,又叫练己还虚;无为还虚,又叫胎息还虚,最后是大定还虚。第一阶段不易通过,所以古代炼养家特为此制定了坐忘的六大方法。   一是敬信,指先须深信此道,敬仰此道。    二是断缘。谓修炼期间须尽量断除俗务的干扰。对于无法断除之事,不得不办时,要不生爱憎喜恶,不让心被事牵。  三是收心。为正式静定功夫,要术“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这期间散乱是最大的障碍,若起烦邪乱想,须随起随知,即时灭除。如有不得不考虑的事,坐中忽然想起,是难以灭除的,可任其思考。待考虑周全,此事也结。再摄心守静

2、。对所修炼的方法若有顾虑,也可任心思察,因顿而悟,即得解悟,然后再摄心。对外界的毁誉,善恶,不可挂念于怀。日常行住坐卧,处事待人中,皆须念念摄心,使心不为境所动,久久修习,达到“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对境无心”,才叫静定。  四是简易。修炼中对面前的事务,须较量轻重,不重要的尽量断绝,不得不做时,不可心生烦燥,虽有营术,但不为得失所动,如同常人,心则异俗,有事无事,心常泰然。  五是真观。修炼中,内心如有不良情绪,有外界的苦恼逼迫,定心难抑之时,须用“规”来对治。如贪色起淫念,应观色相本空。“美”唯自心分别,有何可念。若生憎恨,嫉恶如仇

3、,应观何故取他之恶为己之病。若苦事迫心,当观战士临阵。只有奋勇抗敌,不可弃甲败阵,逃亡获罪。  六是泰定。长久如法修习,烦恼渐除,定力渐增。要达到疾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肩而不惧,视名利为过隙,生死如溃痛,心虚而道集,心与道合,名为得道。   经坐忘达到内不觉一方,外不知宇宙。万虑皆遗,悉归大定。8个回答15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Rainier,善自观心善自知心铁卡、民工大老板、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坐忘”原出于《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即停息耳目对外境的分别,忘掉自身的存在,达到与道合一之境。唐《天

4、隐子》及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皆以庄子坐忘为修炼之道,《天隐子》解释说:“彼我两忘,了无所照,谓之坐忘。”《坐忘论》说: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庄云:“同于大通”。《天隐子》所述坐忘的具体修习方法,是一种渐进之道。首先调节饮食,勿过饥过饱,勿贪五味,勿食腐败之物,勿久坐久立久劳而致伤身,令形完气全,谓之“斋戒”。次安处,慎起居,坐须面南,卧则头东,屋宅大小适中,明暗相半。然后安坐存想,“存谓存我之身,想谓想我之神”,闭目收心,使心不外驰,渐达静定。由此因存而忘,行道而不见其行,有见而不知其见,谓之坐

5、忘。由坐忘而生“定解”,对生死、动静、邪正,皆能深彻洞解,解除对生死的畏惧,谓之为仙。《坐忘论》所述坐忘方法更为详悉,按修炼进程,分为七章:一敬信,指先须深信此道,敬仰尊重。二断缘,谓修炼期间须尽量断除俗务的干扰,无法断除之事,不得已而行之,须于行事时不生爱着憎恶,令心被事牵。三收心,为正式静坐工夫,其法则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原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漸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若净除心垢,开神识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

6、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修炼虽以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为诀要,但若住于“无所有”的观念,又着于空,不能“执心住空”,“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正定基。”修定调心,须防止四种偏差:第一,心起皆灭,不管其是非,这样永断觉知,只能入于“盲定”。第二,若任心念自起,不加收制,则与不修无别。第三,若唯断善、恶之念,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只待它自然而定,实属自误。第四,若遍行诸事,自称心无所着,虽然言之似善,其实行之极非。总之,应“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方为正确。初学静坐,散乱是最大障碍。若起烦邪乱想,须随起随知,即时除灭

7、。如有不得不考虑的事,坐中忽然想起,是难以除灭的,可任心思考,待考虑周到,此事了结,再摄心守静,则易入定。对所修的方法若有疑虑,也可任心思察,令因疑而悟,既得悟解,则须摄心。对外界的毁誉、善恶,不可挂念于怀。日常行住坐卧、处事接人中,皆须念念摄心,使心不为境动。久久修习,达到“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动亦静、静亦静的地步,才可叫做静定。修行到此,尚非修道的高级层次。四简事。修炼中对摆在面前的事务,须较量轻重,不重要者尽量断绝,不得不做者,当做之时,要虚襟而受之,明目而当之,不可以事为碍而心生烦燥。虽有营求,不为得失所动。迹同常人,心则异俗,

8、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五真观。修炼中,内心如有不良情绪,外界有苦恼逼迫,定心难持之时,须用观来对治。如贪色起淫念,应观析色想本空,美唯自心分别,有何可贪?若生憎恶,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