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73904
大小:74.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7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目录认知篇小学教育与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面对有效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关于有效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那些问题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设置“学习准备期”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准备篇孩子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那些心理准备如何知道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要提醒孩子注意那些安全事项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使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忌语有哪些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有哪些特点沟通篇孩子入学后,家长应如何与老师进行
2、沟通习惯篇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要培养孩子那些必要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为什么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写字习惯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小学教育与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
3、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小学接受小学教育。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已教为主”。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教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不仅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幼儿园课程将和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则设有语文、
4、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面对有效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可能是他成长的契机。因此,面对幼小衔接中的种种为题,家长虽然要予以重视,但也不要过分焦虑。您应该做到: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在关心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分的同时,您也应关注一下自己的言语
5、与态度。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收骨头’”等话来吓孩子,而应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个小学生了”“我们家要有个小学生了”……这样,孩子会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值得自豪。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合中是否合群,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往往影响孩子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应适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让孩子自己起床、吃法、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学会负担起应有的责任。3、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当孩子遇到困
6、难时,您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你真有毅力呀”“你做得不错,但如果……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总之,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但不要包办,也要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如:“你为什么每件事情都做不好呢”“你真是不争气”。每一个孩子都在以他独特的方式进步着,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孩子更需要的支持和鼓励,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吧。关于有效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那些问题在幼小衔接事情,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您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
7、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下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孩子对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暗示睡眠?•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8、物品?•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