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ID:38670652

大小:24.6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主讲人: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一、旅游发展的趋势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紧迫性《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旅游成为国民的基本权利:一是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三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常态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花的生活方式·常态化促进旅游消费的普遍化旅游休闲成为人的基本要求和权利,其社会属性、公益属性、全民属性也日益彰显,其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促进和谐的价值愈发突出。·常态化导致旅游消费方式的多元化旅游消费除常规的

2、六大要素外,康体、益智、体验、休疗、养生等都成为重要的元素。·常态化体现出旅游选择的自主化人们有了足以支配的收入,自我调控的闲暇时间,自驾的交通工具,多元化的选择推动了产品多元化的提。个性化、专项性、自助型的旅游成为趋势。·常态化推进了旅游发展的全域化城市即旅游,乡村即景区,旅游将成为一种随心所欲的空间过程。结论:·常态化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系统的常规旅游工作思路,按照旅游产业运行的规律,想旅游,抓旅游,推旅游。·常态无界限,旅游无边界,非门票经济将成为旅游经济的构成特征,要素经济成为重要杠杆。·以常态

3、化的心态从非常态化的角度思考旅游,“常”是状态,“变”是规律,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求异。省政府决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旅游提上重要位置,各级要顺应大众旅游。发展乡村游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拓展农业功能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丰富旅游资源和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新场所。·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乡村旅游时解决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主要方式和优化乡村环境的主要载体。·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平台。通过宣传

4、旅游促进城乡互动,带动城乡两种内需,活跃城乡两个市场,联系城乡两类产业。·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传承的主题在乡村。二、乡村旅游基本概念及理论概念: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主体是农民,北京是乡村,核心是乡村性,这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时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的旅游活动——刘德谦乡村旅游的起源发展——国际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成为乡村旅游诞生的标志。2

5、0世纪30年代,匈牙利开始将乡村与文化结合,形成乡村综合体验。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对主要城堡式农场进行重点改造,形成乡村度假旅游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形成大规模乡村旅游,成为国民休闲度假的最主要方式。国外乡村旅游主要模式:休闲观光型:1、韩国观光农园2、爱尔兰乡村游3、新西兰花卉游务农参与型:1、美国农场游2、日本春秋农场游乡村旅游发展——国内起点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荔枝节,以1984年开业的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标志。20世纪90年代,四川,上海,河北,北京,深圳等地乡村游大规

6、模兴起。2003年以来,在全国形成围绕大型中心城市开展的近郊乡村旅游和以少数民族以及乡村文化突出的地区形成的远程乡村旅游两大趋势。国内乡村游主要模式:1、客源地依托型主要游客为当地城市居民,具有很强的复游性,典型钟摆式流动2、目的地依托型客源为顺访和综合型为主,吃住的游客规模较大3、非常规型(设施创意型)借助乡村地理环境,通过创意而形成的具有突出吸引力和特色参与性的乡村旅游点4、复合模式具有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休闲、度假等多种业态模式举例: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以“富在农家”

7、推动经济发展,以“学在农家”培育新型农民,以“乐在农家”实现文化富民,以“美在农家”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活美、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人文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两大基础或者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双重耦合城市的休闲需求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破球需要(可增加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的动力作用:·带动农民向非农领域流动(身份上移)·带动农业向非农产业移动(产业进位)·带动农村向非农化转移(乡村环境优化、美化、个性化)·带动乡村旅游资源增值(资源价值多元化,实现乡村资源资产

8、化,乡村资产产业化、乡村产业规模化)特别注重农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形成的巨大动力。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性,其根源是悠久的农业文明及其传统的传承·乡村风光(景观自然性)·乡村文化(传统与古老)·乡村产业(以农为本)·乡村生活(农业传统)·乡村环境(非城市化)乡村旅游产品的三大构成主体:旅游经营者、目的地居民、乡村社区与乡村自然环境乡村旅游的业态构成(用旅游产品的结构难以解释乡村旅游的综合性,兼容性特点)借鉴台湾经验包括: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