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指导1

古诗词复习指导1

ID:38668973

大小:50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17

古诗词复习指导1_第1页
古诗词复习指导1_第2页
古诗词复习指导1_第3页
古诗词复习指导1_第4页
古诗词复习指导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复习指导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古诗词总复习浚县实验中学王艳艳[考点分析]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考查点主要是: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考点名称考点热度(1)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3)名句赏析☆☆☆(4)考查诗歌写作特点☆☆☆(5)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考点扫描重点篇目分类复习:1、爱国忧民类2、怀乡思人类3、抒怀言志类4、绘景

2、寄情类《春望》《泊秦淮》《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夜雨寄北》《无题》《渔家傲.秋思》《天净沙.秋思》《相见欢》《次北固山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登飞来峰》《己亥杂诗》《使至塞上》《望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浣溪沙》古诗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

3、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古诗词鉴赏之描绘画面注意步骤: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山、烟、日、城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山(重叠);烟:(长);日(落);城(孤)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山:崇山峻岭。烟:炊烟袅袅。日:夕阳西下。城:一座孤城。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站在山

4、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夕阳西下,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直击中考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下列诗句所展现的画面: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烟笼寒水月笼沙。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示例:1、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黑云墨色一般,深秋天空阴沉迷蒙,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2、纷纷扬杨的雪花,皎白轻柔如鹅毛,覆盖在万树伸展的枝虬上,恍如一夜之间,三月春风吹拂

5、而过,催开了这满树满枝的梨花,洁白而素雅......3、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4、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5、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明亮的月亮如同钩子一样。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6、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荒郊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与其相似的异

6、乡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古诗词鉴赏之关键词的欣赏例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欣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的妙处。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阔”,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阔字用得好,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示例一:“阔”字用得好,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示例二:“阔”字既写出江水之

7、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用典用典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形象、使之含蓄典雅,或增加意境的内涵与深度。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问题: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指出用典之处:最后一句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