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司马光》

22、《司马光》

ID:38653940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22、《司马光》_第1页
22、《司马光》_第2页
22、《司马光》_第3页
22、《司马光》_第4页
资源描述:

《22、《司马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2、《司马光》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2.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

2、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

3、词识字等。4.指导学生看图。(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相机学习词语:古时候(轻声)  一口水缸  一不小心  举起  使劲  砸破  得救  假山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3)让学生

4、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

5、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5.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表演读这句话。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3)小组内练读。(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

7、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3)讨论: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