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ID:38649779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7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1页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2页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3页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4页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王秀兰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7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感受山河景色之美,体会登高望远的道理与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感。2、发现独体字的伸展之美,会找准主笔书写独体字“入”、“目”、“更”。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一座楼1、今天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座楼,请看(课件出示鹳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指名学生读“鹳雀楼”)。和老师一起伸出手来写一写这座楼的名字(重点指导书写“雀”、“楼”)。你知道鹳雀楼吗?鹳雀楼位于今山西永济县境内,因为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栖息在上面,所以

2、叫它鹳雀楼。2、唐代时,鹳雀楼是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诗篇。其中,有一位诗人写的《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板书“登”),谁来读读诗题?(指导读好诗题,登/鹳雀楼)3、因为这首诗,鹳雀楼名扬四海,你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课件出示王之涣图片,并做简介)【设计意图:以生为本,要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以学定教。在这一环节,教师开门见山,围绕“鹳雀楼”,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是适时进行写字指导,解决学生会读不会写的问题,体现了低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二是指导学生读好诗题,解决停顿不当的问题;三是说说鹳雀楼和登鹳

3、雀楼的人,了解“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帮助学生认识《登鹳雀楼》一诗影响力之深远,产生深入学习这首诗的情感动力。】二、初读,读出诗的节奏1、这首诗谁会读?会读的举手?(指名朗读)。2、老师还没有教,你就会读了,真了不起。对他的朗读,其他小朋友有没有要说一说的?预设1:读得太快。你是说要读得慢一点,你来读读看。(指名朗读)读得慢一点,节奏就出来了,感情就出来了。预设2:读得很有感情。你能读一读吗?3、我也来读一读,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听出老师的读和刚才几位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范读后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标有平仄的《

4、登鹳雀楼》诗,学生按照划分好的节奏,齐读古诗。4、小朋友们不仅把诗读准读通了,还读出了节奏韵味,掌声表扬一下自己。来,一起背一背,听听你的背诵是不是也有诗的韵味呢?【设计意图:学生对《登鹳雀楼》已经会读会背了,但他们只是唱读唱背,没有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示范等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诵读做出指导,使学生的诵读在原有起点上得到提升,凸显了古诗教学诵读为重的特点。】三、品读,理解一首古诗真好!这首诗我们已经会背了,那课堂上还要学什么呢?(理解诗意、识字写字)。那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就从理解诗意开始。【设计意图:根据学情

5、确定教学内容,重点教学学生不会的地方,切实体现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教学的理念。】(一)简单概括,了解诗意1、通过反复朗读,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干什么?(傍晚,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欣赏风景)2、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指答后出示课件),请看屏幕,诗中写了依山而尽的“白日”、奔腾入海的“黄河”、美名远扬的“鹳雀楼”,(屏幕逐一显示,最后定格成为一幅画)。这景物融合在一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美)3、教师小结:是的,美,这是一种登高后才能感受到的独特的美。(板书:美)【设计意图:先从物象入手,抓诗中之

6、景,然后借助多媒体,把单独之物组合成整体之画。这样学生既有局部感受,又有对整幅画面所构意境的深切体会。在直观的画面前,在教师的语言渲染下,让登上鹳雀楼看到的壮美景色,静静地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二)展开想象,体会意境1、你能带领我们去欣赏一下吗?请你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美景?你是从哪句诗中读出这个美景的?2、(学生充分自学后交流)预设:第一处美景是太阳挨着远山慢慢地落下去(白日依山尽),这是抬头看到的;第二处美景是黄河水奔腾不息流入大海(黄河入海流),这是低头看到的。3、紧扣诗句的关键字

7、词,读出美景。让学生说一说对“依”的理解,做个动作,这首诗中是谁挨着谁?最后怎么样了?从而理解“依”、“尽”的意思,读出夕阳下山之美。在理解“入”这个词时,通过句式练习说一说:黄河()流入大海。一边听声音一边想象,读出黄河奔流之势。4、教师小结:一个“依”字传神地写出了太阳挨着远山慢慢下沉的情态,一个“入”字,写出了黄河向着大海奔流的气势。你能读出这种辽阔壮美的景色吗?(指导学生读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设计意图:以生为本,不仅要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更要关注学习方式的选择。这一环节,通过动作演示、观察课文插图、

8、借助声音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字品读等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入境赏景,与诗人产生共鸣。】(三)联系生活,感悟哲理1、看着这样壮观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引读)(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诗人想要干什么?(“穷千里目”,诗人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2)你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