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艺术特色

《老子》的艺术特色

ID:38642180

大小:5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6

《老子》的艺术特色_第1页
《老子》的艺术特色_第2页
《老子》的艺术特色_第3页
《老子》的艺术特色_第4页
《老子》的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高教自考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老子》的艺术特色作者:尹康准考证号:272110300183考区:普洱市思茅区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周雪根职称:讲师(博士)完成时间:2011年7月14论《老子》的艺术特色考生姓名:尹康考号:272110300183考区:普洱市思茅区摘要:《老子》一书,文约意丰,凝练明畅,琅琅可诵,节奏铿锵,常以比喻来表示深刻的哲理,犹如一组辞意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老子之道以“玄之又玄”作为“众妙之门”,但是一旦进入这扇“妙门”,遂令人感到精神开张,心神清爽,慧

2、根舒展,足见其文辞能将智慧化作甘露,点点滴滴,润人心田。本文试从《老子》文体、语言,写作艺术等方面的特色作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关键词:《老子》;“语”;“道”;“上”;艺术特色;比喻;哲学诗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长久、全面、激烈的震荡和变动,整个民族的思想创造能力,也在震荡和变动的刺激与锤炼中发生了大规模的连锁爆发效应。到了春秋晚期,中国文化在突破和超越中出现思想原创,失去对历史内在规律的解释能力的官师之学,裂变为百家之学。即所谓“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篇》),启动了中国思想开宗千古未见的一大运会①。其中,老聃言道德五千言,开道家之宗,便是思想文化史

3、上的“春秋三史”之一。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谈到《老子》的著述经过时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14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楚人,盖生于周灵王初(约西历纪元前五七0),尝为守藏室之史。《老子》分上下篇,八十一章,五千余字,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以及老子对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的理解。此书传说由老子著述,但经历史考证,《老子》一书是道家后学在老子死后根据老子留下的文章和他平时的思想言

4、论编写的,其基本思想是老子的,但也有后人加进去的东西,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即在孔墨盛行之后,庄子、荀子之前。但在本文之中,《老子》即为老子本人所作。《老子》一书博大精深,玄妙幽远,反映出很高的抽象思维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统计,《老子》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世界文化名著,可谓名副其实的“东方圣经”。一、《老子》的文体特色(一)《老子》章的构成通行本《老子》一共八十一章,每一章数句。就每一章来看,它并不以推理或归纳的方式导出结论,而是先给定一个训诫式隐或喻式的格言,然后据此指出它的现实意义。整体上显示出训诫的意味,如其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

5、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已不去。这一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自开头到“斯不善已”是一个格言类句子,训诫性特点很明显。自“有无”到“前后相随”,是对前一格言的阐释和发挥,意思是任何事物都两极转化,相辅相成。这一阐释有着更强的概括性,哲学意味更加浓厚,它不可能来自民间社会,而是来自某个杰出的思想者。14从《老子》第二章分析出来的三个部分,实际上是《老子》文本结构的三个基本元素:格言,解释,训诫,《老子》其它章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根据不

6、同的组合方式,我们可以将《老子》八十一章分为以下四种结构类型,如下:第一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三十三章)第二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第三型: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第四型:天长地久。(七章)《老子》难以归类的只有5章,考虑到上古文献的失简、乱简等问题,这5章不足以影响以上对《老子》全书的结构分析。在所有这四类结构中,共同的是格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将格言部分看做是《老子》的核心文本,而将其他部分看做是对格言的阐释和发挥,是一个

7、延伸结构。其实,《老子》的理想结构可以这样表述:格言+一般意义+治国方法。因此,《老子》是解释性的,它将格言的意义最终落实到君王的政治实践中,是一种训诫式的文献。(二)《老子》中的“语”《老子》最初应该是一种搜集来的“语”类汇编文献。我们从先秦一些文献中就知道当时存在多种形式的“语”类文献,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确认《老子》一些章中的格言的来源。下面将《老子》中的部分格言摘出: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歙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