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

ID:35926808

大小:4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25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_第1页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_第2页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_第3页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_第4页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子思维方式的史官特色王博(《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辑,1994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内容提要老子哲學舆史官文化有着密切聯繫。從思維方式這一角度來看,史官由于其職掌的關係,在工作中漸漸形成了一些穩定的思維特徵,比較明顯的有:1.推天道以明人事;2.辯證思維;3.侯王中心的思考方式。這些思維特徵在老子哲学中都有體現。老子思想的形成與其史官的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老子哲學核心範疇“道”的提出,就和史官掌天道有關系,這方面我已有專文阐述。实际上,从思维方式领域来看,老子哲学也有明显的史官特色。以下,我想從“推天道以明人事”、“辯證思維”和“心的思考

2、方式”三個方面來論證這一問題。一、推天道以明人事(以天占人)史官思維的第一個特征可以用“推天道而明事“(或者“以天占人”)來概括,這種特徵的形成,當然也和其職掌有關。而进一步来看,史官之觀察天道,也并不是進行究,而(P46)是和人事的需要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他們觀察日月星辰等運行位置的變化規律,一方面是為了制定曆法,“敬授民時”,為人們的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服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占卜人事的吉凶、國家的興亡等,就是所謂占星术的内容;这两个方面虽然有别,但是,在人事必須順從天道這一點上,却是非常一致的。这种工作性1/14質使得史官形成了把天道和人

3、事結合起來進行思考、并從天道推明人事的習慣。這種習慣,在由史官编纂成文的《易經》卦爻辭中即有表現。如:“乾卦爻辭中說的龍象,屬于自然現象。初九為‘潜龍勿用’,九二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五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些爻辭意味着龍由潜伏到騰空,同人的政治生涯從不見用到飛黄騰達是一致的。又如大過卦九二爻辭說:‘枯楊生稀,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九五爻辭說:‘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这就是說,枯楊生秀和開花,同老夫或老婦新生一樣,具有更生的意義。……以上這些比喻,都是將自然現象同人類生活聯起來考察,或者借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人事活動

4、的規①則。”這其實就是認為“天道和人事具有一致性”,乃是卦爻辭中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特點。《易經》而後,這種思维特點同樣體現于各時期的史宫中。《國語,周語上》記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地震……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数之紀也。夫天之所弃,不過其紀。”在太史伯陽父看來,自然秩序和人事是有密切聯繫的。人事的混乱導致天地之氣的失序,從而引起地震,而地震又反過來對人事發生影響,是亡國的徵兆。這裹,伯陽父從三川地震這個

5、自然現象(P47)推出了民亂國亡的結論。2/14推天道而明人事的思維特徵使得史官在思考人事問題時,常常引自然的事物來做依據。如《國語·鄭語》記载……“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一個普遍的法則,而且首先是一個自然事物的法則。不同的東西如土舆金木水火的結合,才能形成眾多的事物,而僅僅是單一的東西,則没有生命力。由此出發,史伯斷定周王只喜歡聽阿諛奉承的意見,而疏远忠言直谏者,必定会伤使周王朝衰亡下去。又《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記载史墨的話說……“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贰”乃是—‘個普遍的法則,史墨由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進一步又談到王有公,諸侯有卿。在

6、論述“社無常奉,君臣無常位”時,史墨引用了《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之語。這些都是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聯繫起來進行思考,認為天道和人事具有一致性。《左傳·哀公九年》還記載有這樣一段話:晋趟鞅卜救鄭,遇水適火,占諸史趟、史墨、史龜。史龜曰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代齊則可,敵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敵,不可乾也。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水勝火,伐姜則可。史趟曰:是謂如川之滿,不可游也。鄭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鄭則不吉,不知其他。(P48)由“水勝火”而推論“伐姜則可”,由“如川之滿,不可游也”來說明鄭方有罪,不

7、可救也”,這仍然是用自然事物來推明人事。3/14這種思維特點同樣地被老子所繼承,體現于老子的思想中。在《老子》一書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從自然現象推論人事的例子。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五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八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問,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四十三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壬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壬。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六十六章)不僅如此,老子遗把此種

8、思維特點建立在一個系統的理論之。他以道為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本原和依据,這就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统一奠定了一個理論的基礎。老子看來,域中有四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