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

ID:38614296

大小:11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6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_第1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_第2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_第3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_第4页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必修三 历史 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封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历史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答题时请将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无效。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2、  D.提倡上善若水2.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3.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

3、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清思想批判的推动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5.《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

4、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第11页共11页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C.天下为主,君为客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

5、、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

6、,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9.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董仲舒、黄宗羲          B.王阳明、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朱熹、黄宗羲、王阳明、顾炎武10.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

7、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1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

8、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②③④12.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 B.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