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

ID:38612994

大小:3.27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6-16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_第1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_第2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_第3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_第4页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2011.2郑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方向,有效备考——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徐伟qsdfzxw@163.com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国家级专家”教育部课程中心“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研制组核心成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编委会委员、核心作者山东省教育厅“全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山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意见”、“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内容调整意见”等项目研制组核心成员普通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科目命题专家组成员山东省高考阅卷“文科综合”科目“省派质量

2、检查员”一、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及其对新高考的影响学科内容:体系性→专题性、案例性。教学方式:结论性→过程性、探究性。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已逐步体现新课程理念。新高考体现选拔性的同时,强调高考对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导向性(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性。但同时强调确保平稳推进(过渡)——“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大妹子,我咋追不上你了?没听人家说,“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和发展”?我每天“goodgoodstudy”,为什么没有“daydayup”呢?(二)对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1.命题指导思想

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2.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

4、考核能力目标与要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获取和描述有效信息。信息的解读:将题目中的原始信息,通过所积累的知识链接,进行合理的分析、描述,转化为直观信息。信息的整合: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整合,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我怎么就找不到猎物呢?即使你的小爪子蒙住我的眼睛,我也猜到你是谁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

5、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要素观学习应注意知识要素的积累,包括对知识变式的总结和积累。整体观应注意地理模型和知识链(特别是因果链)的构建。用四种观念来武装的学科知识系统,才可以有效调动和运用。空间观定位是许多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日常学习中应树立定位意识。发展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念来认识地理事像。从考试的角度看,调动

6、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链接,即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再现、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较高级的能力要求,它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系统和信息能力系统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延伸性和综合性的探究。这种能力,主要通过科学的思维过程以及答案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体现出来。思维能力系统阐释地理现象的成因、规律思维能力系统表明观点;评价、探究其地理影响思维能力系统发展对策的制定与评价学科知识系统调取和运用知识信息能力系统获取、解读和描述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思维能力的主要题型(表述方式)成因

7、类:分析***问题(现象)的影响因素(形成或发展的条件,主要原因)。认识类:请结合有关原理(地理规律),谈谈你对***问题(现象)的认识(理解)。影响类:分析***问题(现象)所产生的意义;推测***问题(现象)可能产生的变化。评价与决策类:①针对***问题(或做法),说明你的观点(看法、评价);为解决***问题,你赞同哪个方案,说明理由。②针对***问题(现象),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或措施)。一轮复习:单元知识为主线,单元练习为重点,知识点跨度不能体现地理学科对问题回答时的多角度、多方位回答的要求。二轮复习:专题主要目的其一在于回顾重要知识;其二在于跨章节问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