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17530
大小:21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26
《2013高考地理研讨会系列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方向,有效备考前言高考考什么,复习就应指向什么高考怎样考,复习就应怎样教学高考怎样答,复习就应怎样指导弄清考什么、怎样考、怎样答,才能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答一、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及其对新高考的影响学科内容:体系性→专题性、案例性。教学方式:结论性→过程性、探究性。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已逐步体现新课程理念。新高考体现选拔性的同时,强调高考对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导向性(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性。但同时强调确保平稳推进——“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二)对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1.命题指导思想命题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2.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考核能力目标与要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程理念”、“课程目
3、标”的一致性。3.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11其中,高中必修部分考点18+16+13=47个。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对选修模块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的认识)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的认识)对初中地理内容的考查:由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对初中地
4、理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的认识)(三)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特点的分析——从高考试题特点谈有效备考1.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总体特点分析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山东、广东、北京、天津、安徽、福建、浙江文综卷、海南、江苏地理卷,从总体上看,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继续保持了继承与创新并举、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命题设计思路。在试卷结构上,与往年的地理试题基本一致;在命题立意上,注重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命题素材选取上,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但全国卷及各省市
5、卷均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命题风格和特色。n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n坚持能力立意,力求综合性n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n鼓励创新思维,凸现开放性n强化图表运用,强调地域性n控制试题难度,注意公平性2.对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趋向的探讨趋向1: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n问题探讨:何谓“主干知识”,怎样考查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指学科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它是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纲”和“目”。地理基本技能之一: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
6、,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以2007~2012六年山东卷为例:立足基础,考查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11山东卷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不偏不怪,且知识覆盖面较广。在对学科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体现了《大纲》和《说明》中要求的注重考查考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年对知识考查的命题思路:(1)
7、立足学科主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2)围绕经典问题,突显视角的新颖性;(3)创新试题形式,彰显题型的多样性。2007年2008年2009年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1洋流、自然带1农业地域类型1地域分异规律2地球公转意义(昼长等)、大气环流、气候特点2产业转移、工业区位2农业区位3内外力作用3区域气候特点及分布3天气系统(等压线)4地理信息技术4气候特点、农业区位4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5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5垂直自然带5生态环境问题6工业区位(循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