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89827
大小:3.46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6-15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补体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补体系统概述概念: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体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目前已知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生物学效应: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扩大体液免疫效应,调节免疫应答。同时,也可介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补体系统的概念调理、中和B细胞激活形成裂解复合物趋化和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缓激肽系统是一组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连续而分级的激活反应系统。一旦激活,可介导一系列的
2、对宿主重要的生物反应。(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性质1.补体系统的组成2.补体系统的命名3.补体系统的生成与理化性质1.补体系统的组成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三类:(1)参与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2)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3)补体受体(CR)参与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是指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包括:①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2、C4;②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的MBL和丝氨酸蛋白酶;③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④参与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C9。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和膜结合两
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包括C1抑制物、P因子、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S蛋白等;膜结合:包括促衰变因子、膜辅助蛋白、同种限制因子和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补体受体(CR)补体受体可与相应的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结合,介导补体生物学效应。包括CR1-CR5、C3aR、C2aR、C4aR、C5aR等2.补体系统的命名1.“C”-补体的11种蛋白(C1,C2,等.)2.英文大写-一些替代途径的成分(B因子)3.上划横线-具有酶活性的蛋白复合物(C4b2b)4.英文小写-蛋白酶裂解的片段(C3aorC5a)5.“R”-补体的受体(CR1orC
4、5aR)6.英文字母i:表示灭活的补体片段(iC3b)3.补体系统的生成与理化性质生成: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即可合成补体各成分,出生后3~6个月达到成人水平。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成分,其中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1.化学组成:补体各成分的化学组成均为球蛋白,多数为球蛋白,少数为或球蛋白。理化性质理化性质2.血清含量:血清中的补体含量相对稳定,约为4mg/ml,约占血清总球蛋白的10%,其中C3含量最高,约1.3mg/ml,D因子含量最低约2μg/ml。理化性质3.存在形式:正常生理状况下,多数补体成分以非活化形式
5、存在。理化性质4.特征: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56℃加热30min即可灭活,在室温下也会很快被灭活,故补体应保存在-20℃以下,冷冻干燥后能较长时间保存。许多理化因素如机械震荡、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乙醇及蛋白酶等均可使补体灭活。(二)补体系统的激活在某些物质作用下,或在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补体各成分可按一定顺序依次被激活。在这一过程中,被激活的前一组分,即具备了裂解下一组分的活性,由此形成一系列放大的补体级联反应,最终导致溶细胞效应。激活过程中产生的多种补体片段,也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补体系统的激活主要有三条途径:即经典途
6、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启动扩增效应调控经典途径MBL替代途径(C3转化酶)(C3、C5转化酶)(MACs等)终末途径甘露糖结合蛋白途径级联放大裂解效应补体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甘露糖结合蛋白途径——甘露糖、N乙酰葡萄糖胺替代途径——脂多糖(LPS)补体激活的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替代途径C3aC3C3bC5aC5C5b+C6-C9终末途径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蛋白。同时因为它本身的活性,具有放大反应的作用。C31.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质由C1启动激活的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7、的主要效应方式。激活物与激活条件主要激活物: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触发C1活化的条件为:C1只能与IgM或某些IgG亚类(IgG1、IgG2、IgG3)的结合才能活化;激活过程参与成分:包括C1-C9,按其在激活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三组:1.识别单位(C1q、C1r、C1s)2.活化单位(C4、C2、C3)3.膜攻击单位(C5-C9)。激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识别阶段2.活化阶段3.膜攻击阶段识别阶段即C1识别IC而活化形成C1酯酶的阶段。IgG1-3和IgM与抗原结合,可导致抗体分子的构型改变,使Fc段上的补体结合部位暴露出
8、来;C1q分子识别并与之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使C1r活化成为具有酶活性的C1r,进而激活C1s,形成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C1复合物,即C1酯酶。C1sC1qC1rC1qr2s2<40nmAgAbAgC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