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ID:38574547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5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_第1页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_第2页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_第3页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_第4页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抗微生物药常用术语、抗微生物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1.抗菌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2.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抗生素的生产除了从微生物的培养液提取以外,还可用半合成或合成法生产。  3.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称为抗菌谱。仅作用于单个菌种或某些菌属的称窄谱抗菌药,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抗菌谱广泛者称广谱抗菌药,如第三代及第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  4.抗菌活性

2、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可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定量测定抗菌活性。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即杀死99.9%供试微生物)的最低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MBC)。最低抑菌浓度或最低杀菌浓度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5.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药、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6.杀菌药指不仅能抑制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对于大多数感染,杀菌药并不优于抑菌药,但是,当某种感染使宿主全部或局部防御功能丧失,则必须用

3、杀菌药。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患心内膜炎、脑膜炎或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此时用杀菌药可取得优于抑菌药的效果。  7.化疗指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通常用某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该药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来表示,此比值称化疗指数。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该药的疗效越好,毒性越小。但并不是绝对的,仅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的确切性意义而言,安全系数(safetyindex,LD5/ED95)及安全范围(safetymargin)较化疗指数更具临床价值。  8.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

4、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一般而言,PAE时间越长,其抗菌活性越强,故PAE是评价抗菌药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PAE与药动学研究相结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以达到节约药品、方便患者的目的。抗微生物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病原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与功能而产生抗微生物作用(图5—2)。    一、抑制细胞壁合成  与哺乳动物不同,细菌的外层有坚韧而厚的细胞壁,维持细菌的正常形态和正常功能,抵抗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厚而坚韧,主成分为肽聚糖(peptidoglycan,黏肽),其含

5、量占细胞干重的50%~80%,黏肽层数可达50层,胞内渗透压约为20~25个大气压。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仅占1%一l0%,菌体内渗透压低。敏感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受抑制后,细胞壁缺损,菌体内部高渗,水分不断进入,引起菌体膨胀、破裂而死亡。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等,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菌作用。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PBP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膜蛋白,可催化转肽反应,使末端D~丙氨酸脱落,并与邻近多肽形成网状交叉连接。β-内酰胺类可以和P

6、BPs在活性位点上通过共价键结合,使其失去转肽作用,阻碍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故PBPs为β一内酰胺类的主要作用靶位。各种细菌的细胞膜的PBPs数目及分子量不同,因而对β一内酰胺类的敏感性不同。PBPs结构与数量的改变也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二、影响细胞膜功能  通过抑制细胞膜功能发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多黏菌素和制霉菌素等。胞浆膜位于细菌细胞壁的内侧,为一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半透膜,具有物质交换、渗透屏障及合成黏肽的功能。多黏菌素阳离子极性基团能与菌体胞浆膜的磷脂结合;

7、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能与真菌胞浆膜上的麦角固醇类物质结合;咪唑类抗真菌药可以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α-去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堆积,麦角固醇合成受阻。这些均可以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的氨基酸、蛋白质及离子等物质外漏而发挥抑制或杀灭真菌的作用。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蛋白质合成包括:起始、肽链延长和终止3个阶段,在胞浆内通过核糖体循环完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分别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不同阶段,发挥抗菌作用。  1.起始阶段氨基糖苷类阻止30s亚基和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肽链延长阶段四环素类与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t

8、RNA与其A位结合,肽链形成受阻而抑菌;氯霉素、克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