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

ID:38565162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5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_第1页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_第2页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_第3页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_第4页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菱形的形制与判定(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授课日期2015.9.6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菱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经历实际操作,探索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3)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通过“实验—猜想—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重点难点4

2、.教学重点(1)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2)菱形判定定理的应用.5.教学难点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探究式相结合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备注课题引入活动内容:制作菱形(1)在一张纸上用尺规作图做出边长为10cm的菱形;(2)想办法用一张长方形纸剪折出一个菱形.(3)利用长方形纸你还能想到哪些制作菱形的方法.活动的注意事项:(1)长方形纸片(也可以用三角形纸片,详见“拓展资源”文件夹中的相关内容.);(1)记录制作过程以备在课堂上演示讲解;(2)方法越多越好.通过制作棱形的过程学生可以体会菱形的判定条件,从而为

3、课堂上的探究,尤其是理论证明做铺垫。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第一环节:温故知新活动内容:通过练习复习上节课探究过的菱形的性质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主动讲解、相互补充完成本部分内容.第二环节:展示交流,引导探究.活动内容:利用实物投影或者课件,请学生说明自己制作的菱形的过程,教师从中抓住“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尺规作图)”和“利用长方形纸剪折菱形”等的实例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证明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菱形的判定与菱形的性质之间的关系。用实物投影、课件、板书等方式罗列发现的学生资源:(1)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棱形(2)四条边

4、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3)菱形的尺规作图(4)利用长方形纸剪折菱形活动目的:活动注意事项:(1)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扑捉学生资源;(2)展示交流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鼓励学生质疑,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3)如果学生资源不足,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课例。第四环节:教师引导,独立证明活动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完成“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和“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两个判定定理的证明,并进行全班交流。(一)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如图1-3,在□ABCD中,对角线AC与

5、BD交于点O,AC⊥BD.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又∵AC⊥BD∴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BA=BC∴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定义)(二)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如图1-5,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定义)活动目的: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再对比性质定理的证明进行,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菱形的性质学生刚刚学完,也经

6、过了严格的证明,学生对问题证明的分析和格式要求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互逆定理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最后通过互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严格的证明,培养严谨的作风。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遇到题目时冷静思考,找到解题思路的良好习惯。在分析思路时,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最后通过互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严格的证明,培养严谨的作风。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活动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要证明的判定定理,加入那个小组,每个小组去证明一个定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

7、的合作交流,同时还能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对思想方法的研究上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发现更多的方法来证明这些定理,在小组讨论形成结果的时候,由代表为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并把自己组所有想到的方法向大家展示。此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证明是否严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关注他们是否有新的想法,对学困生则要关注他们是否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思路。第五环节:实际应用,练习巩固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完成教材中的两个习题1.教材P7随堂练习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4cm、6cm.2.教材P8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