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

ID:38529212

大小:641.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6-14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_第1页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_第2页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_第3页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_第4页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寡人之于国也—杨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哲学上提出“性善论”。他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

2、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童年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

3、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关于《孟子》《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

4、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仁政思想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5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6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7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政事以民为归宿。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写出本字(1)弃甲曳()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

5、)(4)数()罟()不入洿()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悌()之义yètú,同“途”túnzhìcùgǔwù,通“毋”xiángbān,同“斑”piǎoxùwūtì一、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请全班齐读课文,思考这次对话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并围绕着该问题给课文划分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民不加多(1)提出问题:梁王问政(2-4)分析问题:孟子析因(5-7)解决问题:孟子释政议论性散文一、课文鉴赏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

6、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于:对于/到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歉收。然:这样加:更、更加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措施结果1、梁惠王有什么样的疑惑?2、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为何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多少问题?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

7、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题。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二、课文鉴赏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请:请允许我然:形

8、容词词尾,……的样子兵:兵器走:跑直:只是于:比1.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选择了其他方式,为什么?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2.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梁惠王又是怎样的认识?战场上,弃甲之兵,不论是逃跑五十步还是一百步,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逃跑。3.通过比喻,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