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

ID:38521569

大小:7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14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_第1页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_第2页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_第3页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_第4页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觉性知识与知识性感觉——论胡塞尔的被动综合蔡铮云摘要:什么是感觉?无庸置疑的,凡是在日常生活上我们所经验到的都可以用来作答。但正因为这个缘故,经验中变化多端的种种现象让人觉得感觉不是那么十分可靠,以致我们认为它满足不了客观知识上的要求。不过,吊诡的很,我们也因此不能否定它的存在;除非是站在一种观念论的立场拒绝这个吊诡。否则,正因为它无法被确定,我们也无权否定之。景象用我来思考它自己,我是它的思维梅洛庞蒂,〈塞尚的疑惑〉[1]什么是感觉?无庸置疑的,凡是在日常生活上我们所经验到的都可以用来作答。但正因为这个缘故,经验中变化多端的种

2、种现象让人觉得感觉不是那么十分可靠,以致我们认为它满足不了客观知识上的要求。不过,吊诡的很,我们也因此不能否定它的存在;除非是站在一种观念论的立场拒绝这个吊诡。否则,正因为它无法被确定,我们也无权否定之。这么一来,我们怎么去面对感觉呢?在哲学史上,这个问题通常被放在知觉(perception)或统觉(apperception)的范畴下来讨论。那就是说,感觉是知觉或统觉的完整领会下所抽离出来的部分;我们而是藉此理解到它。然而,在这种知识论的处置方式下,感觉却不再是指我们经验中的感受,而成为替认知行为提供经验与料的视窗。相继而来,若要

3、对这个感觉本身有所说明,似乎也只能用知识性的角度来完成。可是,这样的话,还有感觉吗?如果这个质疑揭露出感觉应有的身份,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它?换言之,怎么有效地说明我们的感觉,却同时不让它的知识形式鸠占鹊巢呢?其实,对胡塞尔来说,现象学的宗旨不外是破解这个困局;其所宣称的「回到物自身」就是藉助这种经验的感受来彰显的。但是,一旦我们对这个现象学的还原予以进一步地探讨时,问题好像并没有预期般地迎刃而解,相反的,感觉与知识之间的矛盾益发尖锐。那就是说,感觉知识究竟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知识?若是一种感觉的话,怎么去说明它自己?若是一种知识

4、的话,又怎么避免思维对感觉的干扰?职是之故,我们必须开宗明义地把「感觉性知识」(Empfindnisse,sensingsorfeelings)与「知识性感觉」(Empfindungen,sensations)严格地区分开来[2]。前者若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明,后者则是一种规范性的解释。在这个区分下,我们才不会因为对感觉知识的要求,错把「感觉性知识」混同于「知识性感觉」。可是,这样划分的合法基础何在?我们千万不能只因为有这个必要,就视之为当然尔。随着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追问下去:此划分本身是一种描述性说明?还是一种规范性解释?若是前者,

5、怎么加以规范?若是后者,怎么容纳描述?一、胡塞尔的进入方式众所周知,这个合法性问题也就是胡塞尔为什么要在1913年的《观念》形成「超越转向」的缘由所在[3]。在这之前,他虽然已从描述心理学发现到知识的客观性问题,而首创现象学这门学问,但由于达到这个客观知识的方法尚未建立完毕,这门学问本身的性格仍属浑沌未明的状态。然而,一般立即将《算数哲学》到《逻辑研究》的发展方向解释为「现象学作为一门严格科学」,用以定位胡塞尔现象学的进入方式[4]。基本上,我们不能说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可是,若只是这样的认定,而不考虑胡塞尔自从《小观念》提出「形

6、构」(constitution)概念以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搞不清楚超越还原的现象学意涵,它如何不同于哲学史上一脉相传消解具体经验的方式。那么,什么是现象学的意涵?关系错综复杂下的形构又是什么?简言之,那是指我们对这个存在世界所做的描述;只不过,对胡塞尔来说,如此对世界的形构说明却是我们对它产生观念的唯一方式。何以见得?这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不认为科学理论(Wissenschftenlehre)可以为了实质内容的有效性,而罔顾其与具体经验的关连[5]。这么一来,原先科学为了有效的把握而对客观知识与具体经验所做壁垒分明的划分被打破了,

7、取而代之,则是现象学的核心价值所在:「意向性」(intentionality)理论。然而,这个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一般心理学的讲法相去甚远。胡塞尔认为,它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意向活动,还包括了客观对象在意向活动中的呈现方式。因为,针对意识所要反映的经验事实,在他的眼里,由于意识活动的个别性,心理学的意向性不过是日常经验的产物罢了,相反的,现象学的意向性必须用本质还原(eideticreduction)的方法,根据对象在经验中呈现的方式,才能描述出对象与料的基本结构。于是,基于此客观知识的要求,胡塞尔对现象学意向性的讨论尽是一些经验类

8、型与对象之间的不变结构。不过,我们非但不能因此视之为观念论的复辟,反而应藉此把那种消除具体经验的方式看成返回心理主义的自然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来,就意向性的内容而言,这个表现经验事实的世界不外乎意向活动所形构的意向对象。但是,由于对这个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