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

ID:38518358

大小:11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4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_第1页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_第2页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_第3页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通史概要论文论文题目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学生姓名周亮亮学生学号1206050211年生学级1202专生学业市场营销学生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完成时间2013年12月从戊戌变法中引发的思考摘要戊戌变法应经过去了115年了,回顾那段宫廷血雨腥风、有识之士志在变法、救亡图存的历史,不禁让我们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车轮的前进有了清醒的认识。一面是旧势力的阻挠,一面是先进知识分子的奋起,在这两大矛盾体的博弈与较量中,推动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本文将分析戊戌政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着重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深入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联

2、系我们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行的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在改革、发展、前进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字: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轮改革一、戊戌政变(一)原因:帝后势力的交锋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了守旧顽固势力的强烈抵制与反对。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革职两尚书四侍郎;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拉拢掌握军队的袁世凯;游说列强,但落空。面对维新派的种种改革措施,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也不甘示弱,如:解除翁同龢军机大臣职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荣禄暗中勾结守旧势力密谋慈禧训政。由上可看出慈溪太后的势力显然处于优势的地

3、位,这也就暗示着百日维新失败的可能性。(二)戊戌政变1.导火线:谭嗣同持皇帝密谕,夜访袁世凯;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2.过程: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3.结果:戊戌政变发生,百日维新失败二、失败的具体原因当代的大学生受到初、高中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仍然是惯性思维,这就根源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分析事件时,往往把其上升为历史教学语言上面去。比如,就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老师往往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等角度进行总结。虽然角度无误。但是不够彻底、不够详细、不够深刻

4、,这就往往会使我们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所以,我在参考各种“戊戌变法”书籍的前提下进行详细阐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一)政变之总原因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1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107页.1.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纵观光绪皇帝的一生,他虽有力推改革、励精图治、不甘为亡国之君的勇气,但为无实权傀儡。光绪皇帝4岁进宫即位,16岁亲政,慈禧太后被迫开始“训政”,实际上还是她当权;18岁再次举行亲政大典,慈禧太后不

5、得不宣布“归政”,驻跸颐和园。“尽管名义上慈禧太后从政府的职务上退休,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她只要愿意,仍然是帝国的专制统治者,并时刻准备声称她有这种权力。”[英]濮兰德、贝克豪斯.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国[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108页.戊戌变法是在经过慈禧同意后才开始的。1898年春夏之交,全国维新热情日趋高涨,光绪忍无可忍,毅然向太后“摊牌”。他对主持朝廷日常事务的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听到奕劻的报告,慈禧勃然大怒:“他不愿做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做之。”但鉴于废立阴谋还没有酝酿成熟,所以,她又表示:“

6、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但当维新法令一一出炉,损害到顽固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感到光绪皇帝“不听话了”,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威胁,她便主动出击,囊中取物丝的收回了授予光绪的事权,并将其囚于瀛台。2.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处于处处受欺、次次受辱的大清王朝,虽有少数开明之士的呼声,怎奈何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廷顽固势力看不清世界大势、看不清近代世界之潮流,次次阻挠改革、次次阻挠革新、次次阻挠向西方看齐!纵观当时顽固大臣之言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其一,懵然不知世界,即使你向其告之英俄之国家,竟不信之,何况告之外患之危急,其必曰

7、:此汉奸之言论也。其二,虽然有些大臣知道外患之危急,但念及风浊残年,所以其只求一两年无事端,不管以后形势怎么变化,“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其三,即使自己亲身遇亡国之事,但只要小朝廷一日尚在,那么自己富贵就一日尚在。所以如果提倡改革、改革兴起的话,自己徇私舞弊的凭藉就会随之消失,况且自己又不具任新政职能,担心自己遭罢黜,所以痛恨改革也。“呜呼!全国握持政柄之人,无一人能出此三者之外者,而改革党人乃欲欲奋螳臂而与之争,譬犹孤身入重围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敌,而欲其无败衄也得乎?”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1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108

8、页.(二)政变之分原因戊戌政变发生,戊戌变法失败,论及种种分原因,涉及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文化思潮、维新派自身、顽固派势力、国内社会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