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doc

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doc

ID:28361111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校长跪母引发的思考男儿膝下有黄金,只拜苍天和娘亲。可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老家给母亲祝90大寿,长跪老母膝前泪满面,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引发人们对于孝敬父母长者的深深思考。尽管中国社会对周其凤“惊天一跪”看法不一,但是不管是“感动派”也好,还是“质疑派”也罢,两方都有着一个强烈的共识,那就是“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孝道观念。(一)多为这一幕母子情深而感动。1.周校长“惊天一跪”体现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北大校长周其凤这一“跪”,周其凤的孝行更是被当地传为美谈。北大校长这一“跪”,足足值千金!他向社会中输入了道德正能量,履行了道德生产者的责任,是否被关注已无关紧要。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儿子和母亲的拥抱,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跪拜,放在哪个家庭,都应是自然而亲切的。北大校长对其老母长跪痛哭实属正常,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感激的一种表达形式,若视其为“作秀”则有些吹毛求疵。动之于情,真诚自然,没有做作,尽显孝心。2.孝道精神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虽说摒弃了封建社会的“忠君”观念,但孝道并未减弱,仍然是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众人物的北大校长,探母祝寿时的痛哭,或可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为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起一个标杆。尽孝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中,可以将‘孝’纳

3、入公民教育之中,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孝道的氛围。孝已烙在中国人的血肉里,不管时代如何变,百善孝为先,依然是中国人评价个人道德的重要标准。不可否认的是,孝在维系中国家庭结构稳定、塑造中国人个体道德上,有着积极作用。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没有对家庭的爱与责任作为基点,显然是苍白和空洞的。这一跪含有千言万语,作为校长,这一跪秉承了祖国优良传统。因为它在精彩好看动听的同时,传递了正能量。“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核心,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的主流,在民间从来都有强大的伦理认同。中国文化向来重孝,应是彰显孝德。百善孝为先,孝道未能守好,又如何能守好诸德?事亲行孝,夯实做人的基本德性,

4、方能由家庭私德的涵养,推助社会公德的弘扬。尽孝之道,在于每个人内心那一份柔韧的坚守,更在于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弘扬。3.感恩的心,正是当今社会很多人所匮乏的。尽孝之道,在于每个人内心那一份柔韧的坚守,更在于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弘扬。在这个社会上,我们都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背景,但剥去这些社会化的符号后,我们都是人,都有父母,也都将为人父母。周其凤跪拜母亲引热议的背后,显示出这些年来中国人伦丧失的悲哀,中华民族自古遵循的传统美德在商品化社会里一度遭到抛弃后,现在渐渐得到回归。“子欲养而亲不在”,周其凤这一跪在提醒我们,趁父母还在,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多

5、孝顺一天是一天。母亲是伟大的,是每个人生命的源泉,生命的保护者,我们应当好好赡老,不留遗憾终生,趁着父母还健在,多花点时间孝敬他们,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就晚了。我国自古有百善孝为先传统,“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二)“北大校长探母痛哭”引发社会关注,将使得人们再一次将眼光投向老龄化问题。1.尽孝之道,再次激发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对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中国来说,身为名人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凭借本身的影响力,再一次提醒中国人要重新回归“尽孝趁早”的伦理传统。不管是北大校长还是普通的贩夫走卒,他们都是母亲的儿子,理所应当都应怀有一颗孝顺之心。可以肯定的是常回家

6、看看是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盼。除了赞美,人们对尽孝侍亲行为有了更为积极而理性的认识。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首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作为鼓励性、提倡性的规定,有利于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和谐社会”是经常能在中央电视中看到的公益广告,这个温馨的画面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

7、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这次周校长跪母拜寿的行为就更显得弥足珍贵。2.“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基之一,孝母应是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而非夸耀线。当每一个人都成为社会正能量的注入者,社会必然积极向上,必然一天天进步。只有我们理性地看待好人,以好人的善行映照自身的不足,才能让好人的善举实现更大的价值,从而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我们社会的正能量既蕴含在善良、正义、宽容、理解、尊重等优良品格上,也贯穿于对话、沟通、协商的过程中。互联网在根本上改变新闻报道语境,并影响人们评论事物的视角。一些很简单的事上了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