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8122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0 老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王》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老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
2、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三、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许多同学不了解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很难想到会去关心他们。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根据我校学生的情
3、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分析整合——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效信息,通过分析整合,概括归纳人物形象;探究研习——深入阅读,挖掘文本内涵,探讨造成人物命运的
4、原因,从而理解文章深层的社会意义;拓展延伸——关注更多社会现实,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和责任感。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运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时(一)导入: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二)出示目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
5、幸者,陶冶美的情操。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译著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的夫人。课文中的默存乃是钱钟书的的字,著名小说《围城》是钱钟书所著,并拍成电视剧。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
6、“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学生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给出填空题:老王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什么?讨论明确: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必须让他们提出理由,然后老师进行归纳,无外乎“苦”与“善良”。2、杨绛认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不幸者”)杨绛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幸运的人)为什么?理由是什么?观点:学
7、生必然说,杨绛的生活虽然不幸,但相对于老王总是幸运的。明确:解释有待于探讨,因为知识分子的幸与不幸不能够仅仅以生活水准来衡量,(何况杨绛的生活也确实困难)不幸对于不同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而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3、重点字词正确识读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五)梳理课文,勾勒人物。 1、齐读1-4段,从哪些方面看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2、在与我们的交往中,老王做了哪些事? 带送冰块 车费减半 送人看病 免费帮助
8、受了好处 赠送香油 鸡蛋 点拔小结:善良3、作者一家又是怎样关心老王的? “我一家”常坐他三轮 送鱼肝油 关心地询问他的生活情况 点拔小结:善良总结:以善良对待善良(六)难点探究。1、 课文第一段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而第六节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是不是矛盾?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