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74875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16 爱莲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爱莲说罗镜镇中学郑爱红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理解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积累文言字词。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学重点1、莲——君子的美好形象。2、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3、作者的志趣和情操。三、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教学设计: 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或回忆学校池塘里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写出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交流引
2、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
3、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濯( ) 清涟( )妖 ( )蔓( )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 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4、,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君子( )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1.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讨论明确: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4.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
5、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设置问题情景二: 1.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置问题情景三: 1.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2. 谁爱菊花? 3. 谁爱牡丹? 4.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设置问题情景四: 1.作者对这三种花
6、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明确: 2.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 (1)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
7、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3)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2、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3、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8、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练一练: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