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33330
大小:635.5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2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原因:——建国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概况: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3)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结果:(5)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
2、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1)背景:(2)内容: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②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
3、业的经验。“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原因是什么?分布特点:东北地区①东北地区临近苏联,易于接受苏联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②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煤、铁资源。③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建有一些工矿企业,因而工业基础较好。原因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内容(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内容(2)评价①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
4、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并未坚持下来。(一)、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2、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3)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
5、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二)、探索失误——“三面红旗”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大跃进”认识:主观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3、人民公社化运动表现: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失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8年吃饭不要钱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
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思考: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原因:2、表现:3、调整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