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2660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2
《“教”而不思则惘,教学反思促我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而不思则惘,教学反思促我成长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教育热词。教育学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实践反思都是一次专业化发展,所以,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我们学校,领导们强调教学反思,老师们注重教学反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每到教学反思的活动,大家都诙谐的说:“‘教’而不思则惘!”我个人教学能力的成长过程也清晰的表明:教学反思促我成长。因此,教学实践
2、中,我坚定的进行教学反思,下面是我对《创新是关键》这一项目教学反思的内容:本项目教学设计(PPT课件)点击打开链接(创新中国视频)点击打开链接已上传一、成功之处:(一)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强,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关注个体差异。像环节一中看完《创新中国》的视频后同学们的心灵被震撼了,民族自尊心和历史使命感会油然而生,每个学生都有话要说,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样课堂的开端就营造了一种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效果非常好。其中“我要参与”环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问题的设计别具匠心,不仅要求学生要动脑,还要动手,还要动口,给学生们提供多
3、种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二)在课堂教学中,本节课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其中环节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三是分组辩论对抗的形式,环节六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环节七考察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多种学习方式的介入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二、不足之处:(一)不足之一是在环节二,鼓励学生展示本课的知识脉络。学生虽然在学案上做得很认真,但在展示时表达的不是特别好,不够条例清晰,没有做到序号化。虽然及
4、时强调,由于学生没有形成习惯,所以效果仍不理想。这也让我意识到教学无小事,既是一个小细节都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和以后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学要注重细节,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并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二)第二个小遗憾出现在“我来总结”环节。由于学生对课本进行了自学,所以在我来总结时很多同学只是复述了课本上的几种做法,或者和课本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多少创新的思维,而本课恰恰是讲的就是“创新”!所以,此时给自己和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要求。虽然有了正向的引导,总还是对自己的课前预设耿耿于怀。这也提醒我以后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被学生,充
5、分被问题,充分进行课前预设。三、学生创新:(一)在环节六学生作品展示环节,有些小组的作品特别有新意,制作精美,于是临时增加了让他们介绍作品创意的环节。还有个小插曲,有两组作品类似,其中一组认为另一组剽窃,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此时及时引导学生认识要有创新的能力,也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生动活跃,而且生成了一些宝贵的课堂资源。(二)在第三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所了解的新科技。其中,有一位同学成绩非常一般,但对中国当前的科技新成果如数家珍,甚至了解了中国未来几年的科技规划。像:“天宫一号”、“神州九号”等。于是我给了
6、他“家事国事‘未来事’,事事关心”的赏识性评价,同学们对他也是刮目相看。四、困惑: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教学中都有不少困惑。关于学生、关于现实、关于教材、关于教学设计、关于课堂效果等很多。这节课我的困惑就是在处理“我能感受”环节中。对于多数地区“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工作做得扎扎实实”的现象,我们学校也是身在其中。在教学形式上,学生虽然也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的一些信息,但并不具体,不全面,学生没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和感性认识。所以,环节五的设计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即使合作交流,也没有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教育创新的措施,教师应该
7、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接受?在集体备课时,这一问题值得和所有老师们探讨。五、教学再设计:针对环节二“我敢尝试”的不足我打算这样改进:首先,课前告诉同学们应该如何讲述知识结构,比如条例化、序号化、规范化等。其次,进行组内比赛,选出优秀代表,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后,进行班内竞赛,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所以,在以后教学时要尝试着改进。对于环节三“我会选择”的辩论会我准备这样改进:第一,课前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准备辩论的素材和了解辩论的形式。而最初设计这个环节时没考虑这么多,虽然同学们辩论的依然精彩,但并不规范,只有自由辩论环节,放得很开,但最
8、后缺少画龙点睛的总结。第二,分组准备课堂辩论,从辩手到素材。第三,辩论结束时,选出优胜方和最佳辩手。至于这种改进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考验。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