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7657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1
《蒙自科学发展李桂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我该怎么办芷村镇中心小学李桂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但是,构建和谐校园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大量纷繁而复杂的工作。就现阶段而言,构建和谐校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和
2、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确立学校教育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对于一中实验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作为学校工会小组的一员要站在学校的角度为加强教工队伍建设,确保完成创建和谐校园这一目标出力流汗。具体说来,要积极协
3、助学校制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同时还要及时反映教师个人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尽其所能帮助他们予以解决,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具体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就是最好的体现。几年来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始终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班集体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4、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已变成我们不懈的追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心所欲”,更不能把“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形成良好和
5、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
6、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此外,借助学校的教育资源(如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举办的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搞好学校与社会特别是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
7、之间具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作用,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育人网络的建设,优化整合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如走上大街清扫卫生,进敬老院为残疾孤寡老人服务,与特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